如今娛樂圈,總流行一種“評比”,比如“四大丑男”,“四大普女”之類的。
虞書欣前陣子的活動生圖鬧得沸沸揚揚,從未修圖看,虞書欣的臉盤子挺大,面中也比較扁平,有點小美,但不算特別美。
【資料圖】
特別是跟她的精修圖相比,實在是有點“照騙”。
很多網友稱,自己學校隨便抓一個美女,都比虞書欣要好看。虞書欣跟普通人比,外貌都不具有優勢,她到底怎么當的明星?
還有趙露思,也經常被評為“四大普女之首”。
她被認為臉太肉、非常不上鏡,個子也很矮,外形沒有突出的優勢。跟普通人相比,或許趙露思是好看的,但是跟其余女明星相比,就要差一大截。
其實,回顧近20年女明星的迭代,我們能發現一個事實,至少從外形上看,明星確實是“一代不如一代”,那么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審美的變遷
上世紀90年代,港圈的影響力達到巔峰,港圈女星層出不窮,美得各有千秋。再看大陸女明星,也有不少代表人物。
以劉曉慶、鞏俐、寧靜、陳紅為例子,她們在五官上有很多共同點:闊面、大眼、厚唇。氣質端方大氣、有一種“國泰民安”的美。
其中,劉曉慶、鞏俐、寧靜都演過不少農婦、村婦角色,一度被認為是“土氣”。
但正是她們身上這份接地氣,讓其可塑性更強,演藝之路更寬廣。她們沒有被外形束縛住,可以駕馭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
到了21世紀初,“四旦雙冰”開始霸占熒幕,其實“四旦雙冰”非常強,算是不輸前輩的。因為這6個人,代表著截然不同的6種類型,間接代表了當時百花齊放、豐富多彩的娛樂圈。
周迅小巧靈氣、章子怡倔強硬朗、徐靜蕾文藝知性、李冰冰兼容并包,等等。
她們的外形和氣質都有較大差異,大家也許會說她們當時的演技不夠好,但絕沒有人說她們長得丑。
到了2010年前后,85花開始逐漸展露頭角,楊冪、唐嫣領銜,劉詩詩、趙麗穎奮起直追,慢慢形成了今天的85花格局。
其實從戲路上來看,就會發現85花的類型相似度挺高,以上這幾位,幾乎都是靠現偶、古偶起家,演過的角色類型也都大差不差。
從這個時期開始,大家逐漸向“甜美風”靠攏,審美趨同。但好在這些女明星基本都是“原裝臉”,頗有辨識度,不至于“臉盲”。
可也是在這一時期,網紅臉興起,小V臉盛行,不少女演員都悄悄削掉了自己的下頜骨,如今或多或少都出現了后遺癥。
但審美更迭太快了,以前流行的歐式大雙眼皮、高鼻梁、尖下巴,如今成了被嘲諷的“蛇精臉”。
緊接著,“幼態”“純欲”開始盛行,90后小花就是一個節點。
其實90后小花里迪麗熱巴算是例外,因為五官的艷麗,讓她不可能走甜妹路線。
楊紫的爆紅,就是接連演了《香蜜》《親愛的熱愛的》兩部劇里的甜妹。
然后就是如今95后小花里的趙露思、虞書欣、沈月、田曦薇等等,公開進行“甜妹大比拼”,讓你齁得慌。
李沁、李一桐、白鹿等90后女演員,雖然不那么甜,但外形相似度實在太高,把圖片放在一起,都快分不清誰是誰了。
這兩年又尤其流行以鞠婧祎為首的氛圍感美女,所謂氛圍感就是:拍照是美女,一演戲就原形畢露。
回想“四旦雙冰”時期,大家都靠生圖比美,拼的就是顏值底子,誰會拿氛圍感說事?
二、資本的選擇
第一階段:傳統藝術院校+導演審美
在早期的電視電影行業,影視圈的審美,就引導著觀眾的審美。基本是導演拍什么,觀眾就看什么,因此導演的審美很重要。
所以我們會發現,張藝謀培養出來的“謀女郎”,在外形上都存在著相似度,這就是張藝謀在引領審美。
還有我們熟悉的“馮女郎”,只是純靠馮小剛捧出來的女演員不多。
姜文的電影女主角,幾乎被周韻包了,周韻屬于“人不在江湖,江湖依舊有著關于她美的傳說”。
如今想在娛樂圈找出一個跟周韻氣質、外形相似的女演員,難于登天。
慢慢的,導演對于演員的選擇,不再有話語權,因為資本介入的比例越來越大。
第二階段:傳統藝術院校+煤老板審美
近兩年,網上流傳著一個梗:煤老板的審美毋庸置疑。當年,煤老板“一夜之間”賺了太多錢,于是就興致勃勃投資影視行業。
煤老板有自己的審美喜好,他們會讓演員“帶資進組”,劇組是誰就不說了。總之,以煤老板為首的資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影視圈的審美和喜好。
回看那時“帶資進組”的演員們,都美得各有千秋,至少是符合大眾審美的。
隨著經濟的發展,煤老板不再是資本之首,而是被各路資本逐漸替代。影視公司、播出平臺等等,只要出了錢,都有選擇演員的權利。
第三階段:各類資本審美+關系戶
大家也會發現,以前的演員,大多是普通家庭出身,稍微好一點的,也頂多是知識分子家庭或者高知家庭。
但現在的娛樂圈,星二代扎堆,關系戶一個接一個,貴圈的大少爺、大小姐更是不在少數,都是個頂個的有錢人。
說白了,就是不管你長得怎么樣、實力如何,只要想進娛樂圈,家人親戚就會想辦法把你塞進娛樂圈。長此以往,自然是外貌良莠不齊,演技一言難盡。
每年正兒八經考進北電、中戲、上戲的普通學生,已經很難出頭,因為機會不會輕易降臨在普通人身上了。
三、日韓文化的侵襲
有兩個詞一直流行:哈日,哈韓。
如今,日娛在國際上的影響力有所消減,但韓娛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強。一代又一代韓國男團女團,不斷將韓流發揚光大。
不可避免的,內娛也受到了韓娛文化的侵襲,比如近幾年流行的選秀、愛豆文化等。如今很多年輕藝人的妝造,都在模仿韓國愛豆,妝感一個比一個重。
但韓國的愛豆文化,并不適合內娛,因為韓國愛豆會有專門的唱跳舞臺供他們發展。相對來說,內娛愛豆的舞臺較少,因此大部分愛豆都會跑去拍戲。
但愛豆的顏值,本就需要靠化妝品和衣服修飾,褪去華麗的妝造、夢幻的打光,愛豆的顏值就扛不住高清攝影機了。
因此,觀眾總是會發出疑惑:怎么影視劇里的演員,越來越丑了?因為這個“演員”本就不是按演員的標準去選拔的。
一位好演員,長相要有故事感,要能360度抗住高清鏡頭的拍攝。而愛豆基本是達不到這些標準的。
愛豆扎堆拍戲,是內娛的悲哀,也是對觀眾的“折磨”。
關鍵詞: 為什么明星越來越難看 一代不如一代 我發現了3個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