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情脈脈”這個成語,意思是默默地用眼神,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通常會用以表達少女在面對心上人時,嬌羞又無限關懷的神情。
也許在小說和劇本中,這只是一個“四字成語”。然而到了電影里,便需要演員,用準確的表演,完美地呈現出來。
可是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女演員,都難以呈現這個美好的、意味深長的表情了。
她們在演繹少女面對心上人的眼神時,大多淺浮而直白,眼中無物,目中無情。很難令人感受到那欲語還休的美妙意境。
這不由令我想起過去的那些老演員,她們在表現“含情脈脈”時,那才叫眉目含情,一眼千年,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不如今天,就讓咱們來看看,5位老藝術家,她們是如何將“脈脈含情”這四個字演繹成表演教科書的。
她們統一的特點是美貌驚人,都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這就使她們在眼波流轉間,將“脈脈含情”表現得深入骨髓,令人看后,頓覺纏綿悱惻,沉醉不已。
一、王曉棠: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扮演銀環
論演“脈脈含情”無人能比的女演員,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王曉棠。
她有一雙太漂亮的大眼睛了,嫵媚、明亮、有神。就包括她輪廓分明的臥蠶,也顯得格外迷人。
更加迷人的,是她的表演。
各位來看她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扮演銀環時的表現。
在小飯館初見楊曉冬(王心剛飾演)時,她的眼睛是溫和的、恬靜的、探究的,較好地體現出了銀環的性格。
但在楊曉冬說明對敵斗爭情況復雜時,她眼珠緩緩轉動,似在思考、分析,但不忘時刻用余光瞟一眼四周,又表現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所該有的機敏。
當楊曉冬告訴銀環,自己將留下來進行治安軍的瓦解工作時,王曉棠的表現是,沒有說話,但眼角,卻露出了不易察覺的笑容。大概從這時起,第一次見面,她就已經喜歡上了他?
還有當楊曉冬安排好住處,小燕來給他送被子,銀環也跟了來。但從進門起,她的眼神就一直停留在楊曉冬的身上,眉目含笑。要知道,屋里并非只有楊曉冬,還有韓燕來。然而銀環的眼中,卻只有楊曉冬,對他的喜愛,也溢于言表。
還有銀環來到楊曉冬的老家,見到楊母(陳立中飾演)。楊母拉家常時談起冬兒有一個相親對象時,銀環分了神,撥燈花的手,也被燙了一下。這時王曉棠雖然是低垂眼簾,然而我們分明看到了她眼中的嬌羞和慌亂。
另外咱們來看銀環和楊曉冬一起共共事的狀態。楊曉冬在奮筆疾書,銀環在一旁研磨。然而她的眼神,卻出賣了她的內心。那眼神中,有對楊曉冬的欣賞、愛慕和少女特有的嬌羞。
所謂“含情脈脈”,被王曉棠詮釋得淋漓盡致,而且還美得動人心魄。
王曉棠的眼睛會說話,這話一點也不假。
自始至終,在《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銀環都沒向楊曉冬說過一句“我愛你”。然而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愛、關切之情,卻被王曉棠通過眼神,展現得分毫畢現。
二、王丹鳳:在《家》中扮演鳴鳳
王丹鳳也有一雙目含秋水的眼睛。
在1956年上映的老電影《家》中,她也將鳴鳳對三少爺覺慧默默的愛戀,完美地呈現了出來。
每當看到三少爺時,鳴鳳的雙眼,就會泛出溫柔的、崇拜的光芒。
當覺慧用熾熱的話語,向鳴鳳大膽告白,王丹鳳用慌亂的眼神,羞澀的笑容,來掩飾鳴鳳內心的喜悅、激動和幸福知足。
最感人肺腑的一場戲,是鳴鳳得知自己將被馮樂山強娶為妾,深知自己抗不過命運的擺布。但她放不下心愛的覺慧啊,而且也想讓覺慧幫自己出出主意。可是覺慧因為有稿子要趕,所以也沒太注意鳴鳳的神情變化。
這場戲,王丹鳳演得準確而深刻。她將鳴鳳那內心的哀傷,欲言又止的狀態,以及對覺慧的深深眷戀,都通過細微的眼神,表達了出來。
當覺慧再一次堅定地告訴鳴鳳“我會永遠愛你,永遠想著你”時,王丹鳳的臉上,露出了凄美而知足的笑容。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她的眼睛,強掩著內心的悲傷和絕望,只想把最溫柔的一面,呈現給心愛的三少爺。
她的眼睛里,滿滿的,全是對三少爺的愛意。
在這場戲里,王丹鳳同樣把“含情脈脈”這四個字,展現得繾綣迷離。那笑容,那眼神,真是柔到骨子里,卻又美得令人心痛。
三、陶玉玲:在《柳堡的故事》中扮演二妹子
我發現五六十年代的老電影,對愛情的描寫真是唯美又含蓄。
比如八一廠王蘋導演執導的《柳堡的故事》,全片也沒有撩人的畫面,和露骨的話語,然而卻讓我們看到了最美的充滿詩意的愛情。十八歲的哥哥和溫柔的小英蓮,也永遠地銘記在了我們的心中。
兩位演員也演得好。
廖有梁的陽光,陶玉玲的甜美,都令我們難以忘記。
尤其是陶玉玲,把一個農村姑娘的情竇初開和怦然心動,演繹得太準確,太婉約,又太生動了。
比如副班長“還圍裙帶”的那場戲,副班長看到晾曬衣裳的二妹子,走上前來還帶子,還說了一句“沒舍得用”。而正是這句話,使二妹子的心頭,泛起漣漪。但見二妹子下意識地纏繞著手中圍裙帶,心內已千轉百回。再抬起頭時,那眼中的敬慕和柔情,一目了然。
一切都盡在不言中。
還有“送水”的那場戲。副班長在家養傷,二妹子前來送水。陶玉玲的表演是那樣意味深長。她動作是輕柔的,眼神是害羞的。遞水給副班長,副班長沒接穩,碗搖晃,水溢出,如同兩人起伏不定的內心。
女孩有的心事之后,就會不自覺地露出憂戚的神色。副班長關切地問二妹子:你怎么了?為什么不高興?二妹子馬上又轉憂為喜:沒有什么,喝吧,副班長。
臉上帶著笑,但眼中全是情。
什么叫“脈脈含情”?看看陶玉玲的表演,就知道了。
這才是一個情竇初開的農村姑娘,該有的樣子啊。
看完《柳堡的故事》這部電影,讓我們感覺,那時的愛情,好簡單,然而卻美得無與倫比。
含蓄的表達,總比直白的表現,更為動人。
四、秦怡:在《鐵道游擊隊》中扮演芳林嫂
《鐵道游擊隊》這部電影,是部戰爭片。
它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山東臨城棗莊的一支鐵道游擊隊在大隊長劉洪、政委李正的帶領下,活躍在鐵路線上,與日本侵略者展開斗爭的故事。
影片中,用了很少的篇幅,來表現大隊長和芳林嫂之間的愛情。
芳林嫂由秦怡扮演。
秦怡不僅演技精湛,而且長得端莊秀美,一雙大眼睛,炯炯有神。
影片中有一段重要的情節,是大隊長劉洪到芳林嫂家養傷。后在芳林嫂的細心照料下,慢慢恢復的健康,兩人也在相處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那么秦怡是如何表現芳林嫂對大隊長的愛慕之情的呢?
芳林嫂給劉洪換藥,動作熟練。但眼波流轉間,卻將內心的心事,不自覺地顯露了出來。
當劉洪拿起手槍,表達出想要回到戰場上的迫切心愿時,那種無意間透露出來的男兒英雄氣概,令芳林嫂不由心馳神迷,眼神也頓時看呆了過去。
劉洪發現異樣,問“你為什么這樣看我?”芳林嫂有些無措,慌亂地收拾東西,站起來,試探道“我想永遠跟你們在一起,該多好啊。”那眼中的神情,有女性特有的矜持,卻又掩飾不住大膽的愛戀,同時還溫柔似水。可以說秦怡,用一個眼神,便將芳林嫂對大隊長的“含情脈脈”,表現得明明白白。
而當大隊長緊握芳林嫂的手說“一定會的,我們一定會永遠在一起的”的時候,導演用一個特寫鏡頭,表達了芳林嫂的內心。秦怡的眼睛里,充滿女性的溫柔,更將喜悅、感動和深情等多種情緒,全都匯聚到眼神之中。
過去的演員,表演是多么含蓄而富有層次啊。
五、楊麗坤:在《五朵金花》中扮演金花,在《阿詩瑪》中扮演阿詩瑪
楊麗坤真是人間絕色,世間少有的大美人。
她肌骨瑩潤,舉止嫻雅,一顰一笑,皆是風情。
尤其是她的那雙眼睛,雖不算很大,卻泛著光亮和柔情,滿含桃花,自帶笑容,瀲滟生輝。
無論是《五朵金花》中的副社長金花,還是《阿詩瑪》中的阿詩瑪,她都將懷春的少女,那玲瓏的心事,演繹得活靈活現。
在《五朵金花》中,金花和阿鵬哥“蝴蝶泉邊”來定情。楊麗坤把金花見到阿鵬哥時的驚喜、羞怯、無措,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阿詩瑪》中,阿詩瑪和阿黑哥同樣以歌寄情,楊麗坤又通過蘊含脈脈秋波的雙眼,將阿詩瑪那婉轉的內心,體現得又含蓄又委婉,又美不勝收。
那嬌羞的模樣,真是令人又愛又憐又酥,恨不能時光靜止,讓人永遠沉醉在她的歌聲里。
脈脈含情,多么美好的一個詞兒。
然而現在,卻似乎變得越來越遙遠和陌生了。
不僅如今的女演員很難再演得出其中的精妙之處,就連生活中的女士們,言行舉止,也越來越豪放,似乎早已不屑于女性的矜持之美,和嫻靜之雅了。
所以我們看到過去的女演員,她們在銀幕上所呈現的驚鴻一瞥,才會愈發懷念過去的時光和歲月吧?
各位覺得,是不是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一同互動和討論吧。
文/DJ雅清編輯部:小靜
?原創丨文章著作權:DJ雅清(yaqngzhuli99)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