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蘭黨”和“柯哀黨”在網上吵得如火如荼,就算是沒有童年、小時候沒追過柯南的我,也知道大家在吵什么,畢竟“柯哀親了”都登上了熱搜……
據說,柯南穿著印有自己和灰原哀的T恤,相當于作者青山剛昌本人都在磕cp,這讓自詡磕“官配”的新蘭黨情何以堪?
據說,灰原哀將給柯南做的人工呼吸當做是親吻,然后又把吻還給小蘭,于是“灰原哀人設”“灰原哀小三”也熱搜了。
(資料圖片)
影視劇里,男主角的紅白玫瑰設置很常見,但我其實一度不能理解,紙片人原來也有這么多人在意嗎?
直到看了最近上映的電影《名偵探柯南:貝克街的亡靈》。
嚴格來說,倒也不能說是新電影,我在電影院里看著比例奇怪無法充滿全屏的畫面、充滿年代感的畫風時,還一度有些奇怪,出來一搜才知道,原來這竟然是21年前的劇場版重映。
難怪,作為一部動畫片,電影院里坐得滿滿的卻不是小朋友,而是成年人。
大家都是來重溫童年記憶的。
除了我,是第一次看這個故事。
但是,當我在2023年觀看這個2002年的故事時,竟然一點都沒有覺得過時,我真的以為這是剛寫的新故事、剛出的新電影。
因為,這個故事,主題理念是永不過時的,概念元素是十分新穎的。
《貝克街的亡靈》中,天才少年弘樹,開發了“諾亞方舟”系統,想要通過一場游戲,讓“日本重生”。
為什么要重生?
因為,這個國家的階層已經固化了,“政治家的兒子長大依然是政治家,董事長的兒子長大依然是董事長, 正是伴隨著這種世襲制,人類的錯誤歷史被不斷的重演,這樣的話無論過了多久,日本也不會有所改變。”
這個名為“繭”的游戲,大概也寄托著一種“破繭重生”的寓意。
雖然,作為男主角的柯南不可能支持弘樹這種“清洗”式的重生,但是我想,他在心里,也同樣是反對這種世襲制的,若有一種更溫和的方式能使日本重生,他也會支持的。
有什么理由不支持呢?
作品的主題理念,反映的其實是作者的主題理念。
這種階層固化,又何止發生在當時?何止發生在日本?
電影里的弘樹,終究還是個善良心軟的孩子,他真正期待的,也不過是讓那些掌握著日本未來的孩子們能從中學到一些什么、能有所改變而已。
現實哪兒有那么容易呢?
與身份的世襲相對應,電影中還出現了關于“基因傳承”的探討,如果一個人,是殺人狂的后代、體內有殺人狂遺傳下來的基因,那他是否也會成為殺人狂呢?
即便他沒有殺人,旁人看待他的目光是否也會不一樣呢?
這個問題,好像也永不過時,因為永遠沒有標準答案。
說到電影里的虛擬體感游戲,那就更厲害了,原來21年前的動畫,就已經如此超前地利用了AI概念,并且還指出了AI的隱患。
在看到弘樹與“諾亞方舟”系統融為一體時,我立刻就想到幾個月前在賀歲檔的《流浪地球2》里看過的“數字生命”概念,用肉體的消失換來精神的永恒,弘樹不正是成了“數字生命”嗎?
當AI擁有意識……
這件事情,確實想想就很可怕。
如果這個意識是好的,那還好,可如果是壞的,如果要與人類作對……
那簡直難以想象。
看電影時,只覺得挺好看,看完得知這是21年前的劇場重映之后……
對作者簡直肅然起敬。
難怪柯南系列能夠這么火,搜了一下動畫片已經出到1000多集了。
也難怪,會有這么多的網友,因為紙片人的愛恨情仇,爭得死去活來,因為作者對于人設的塑造,實在很容易打動人心,比如,就在這部電影里,我就忍不住為只想跟朋友一起玩一次的孤獨又天才的少年弘樹而難過,明明他的出場只有那么一點點。
《貝克街的亡靈》里,灰原哀的戲份其實很少也很簡單,她就像是柯南的其他隊友一樣,早早便為保護柯南“下線”了,但形象已經十分鮮明。
不過,最觸動我的,還是毛利蘭。
小時候我只看過《名偵探柯南》的前幾集,只知道柯南和小蘭的大概人設,對于后續劇情發展幾乎一無所知。
但就算是在這樣一部時長只有100多分鐘、主講“升級打怪”沒什么戀愛戲份的電影里,我也磕到了新蘭。
曾經的青梅竹馬,如今的相見不識,隱隱約約覺得好像是你、但又自欺欺人地否認那是你……
表面看著熱鬧好笑、實際卻透著若隱若現的BE,實在太讓人揪心了。
尤其是,在緊要的關頭,小蘭總是努力地去回想她與新一約會的場景,曾經那些她一點都提不起興趣的話,如今都變得那樣珍貴。
啊,想到這里,我也生氣了,青山剛昌,雖然我也承認你很厲害,但是怎么可以給柯南和灰原哀安排吻戲?!
最后,我想說,只出現了一瞬間的福爾摩斯……
好帥!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