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在微博的人也許會發現一個玄學,每當社會新聞井噴,就能在微博上看到一系列演技高光。
(資料圖片)
仿佛一些人突然間被打通了靈竅,內娛又多了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然而,當你點進去才會發現,所謂的演技高光,宛如315打假現場。
流量明星們在粉絲的彩虹屁包裹下,紛紛展示著自己新長出來的眼睛鼻子和自主迭代的手腳,讓人不得不發出疑惑——
這些流量明星的演技,莫不是設置了粉絲可見?
1.流量明星的演技,炸得我腦瓜子直嗡嗡
在內娛的輿論場上,劇方買的熱搜和粉絲的溢美之詞以冪次方為原則上卷,極力趕超通貨膨脹。
什么 #古裝美男天花板##公主抱天花板##氛圍感天花板#……只能說這片土地不愧寸土寸金,內娛的天花板層高也在不斷向房地產行業看齊。
所謂只要有粉絲在的地方,一根火柴也能給你炸裂出萬畝星光。
平平無奇的演技天才,上街一抓一大把。
夢回一月春節檔,當某位眾所周知的,表里如一(知識含量和面部表情豐富程度呈正比)的青年流量在各色新老戲骨的簇擁下,在車上邪魅一笑時,那一瞬間,演技炸裂出的強光,穿透整個中國影史。
然后我發現,原來早在2011年,如出一轍的轉頭一笑,就上過熱搜。
不過厚道點說,咱不能說他什么內心戲都沒演出來,畢竟展示了我們人類的頸椎是可以旋轉的。
讓我們回到創世紀般的春節檔票房第四,請問:以下這段表演,演員演了個啥?
A.即將與自己人殊死搏斗用自我犧牲換取敵方信任
B.123木頭人
C.陰郁,就是陰郁,冷酷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D.你驢我這不是張靜幀圖嗎?
而且在粉絲眼里,從來沒有什么影帝影后,歷史上那些影壇王者的榮耀都是為了給他們愛豆加分。只有最牛逼的小天才學習機,才能讓張國榮斟酒黎明脫靴。
當然,為了完讀率也不必對大家如此殘忍,用對照組洗洗眼睛還是很有必要的。
被流量明星炸裂的演技痛擊這件事,大小屏幕雨露均沾。電影不咋地,電視劇更好不到哪去。
比如下面這個乍一看不太能描述的片段,雖然不知道演員的演技和精神狀態哪個更虛弱無力,但明顯的是粉絲很吃這套。
先不說這種“男女老少二次元”的發型是不是換個妝就能封神,我只想知道粉絲們的濾鏡是哪買的,我希望我媽看我的時候,也能擁有這種滿溢著真善美的視角。
在粉絲眼里,只要有點,就是優點。
這年頭,使用原聲已經可以是上熱搜的演技證明了,沒準下一步就是“真皮真發出演,geigei演技真好”。
面癱又怎樣?起碼他碳基出演
吹不了演技天才,咱就吹吹演技進步。
畢竟對于某些人來說,終于學會在需要袒露情緒的時刻,動一動她那昂貴的五官,也是一種彌足大的進步。
就想知道,就這好死不如賴活著的氛圍
是咋看出演技進步的
除了天使大寶貝,某Old School錦鯉的演技進步也上過熱搜。
而當我帶著“咦難道這是什么天才隱世觸底反彈戲碼”的心態去觀摩的時候,發現,上了熱搜的演技片段是這樣的↓,像極了拍證件照時被攝影師調整角度的我。
而對于再熱情的粉絲來說,也總有一些難挨的時刻。
當愛豆已經拉到讓人害怕因為粉籍受到質疑,機智的粉絲總有些自己的辦法,比如最常見的話術:“我不是××的粉絲,但我覺得他演技不錯。”
然而他們忘了一件事,真正的路人,不看流量電視劇。
同樣的神級演技,有人動如脫兔就有人呆若木雞。
有人能用一場平平無奇的日常戲,讓五官四肢都脫離神經系統的挾制自由飛翔。
也有人能把動作戲演成身殘志堅的植物人復健現場。
這個電梯戲真的,不愿再說
悲傷,悲傷,還是悲傷;
瘋狂,瘋狂,徹底瘋狂。
再來看這個上了熱搜的“歪頭殺”,不知道的還以為是頸椎復位術,一種新的正骨。
把連哭帶笑的復雜情緒詮釋得很真實,突出一個大腦反射區與劇本文字間的不兼容。
總之,面對偶像們炸裂的演技,這一口四濺的老血,吐出了每一個繃不住的觀眾們的心聲。
演得不錯,下次別演了,我說真的。
2.明星演技差,粉絲帶的?
不過,如果把流量明星們的渣演技全“歸功”于粉絲慣的,那也不盡然。
事實上,粉圈夸夸群的氛圍固然讓小鮮肉們邊飄邊不思進取,但首先,近些年來演藝類綜藝所帶起的錯誤節奏,也夠他們喝一壺。
無論是《演員請就位》《演技派》還是《演員的品格》,都仿佛跟“炸裂”兩個字綁死了掛在熱搜上。
一言不合把對手戲演員按在地上往死里打,
確實挺炸
的確,綜藝的屬性決定了它需要一定的話題性,因為它不像一個真正的影視作品有故事牽動人的注意,所以想要收視率和爸爸們的滿意,它需要吸睛的東西。或者說,這種綜藝本身,就是一臺戲。
但身在其中的年輕演員們如何對待這件事呢?謹慎的人也許真的會把它當作課堂,而不屑一顧的人,從頭到尾都是來走個過場。
綜藝教會他們的“炸裂式演技”,從頭到尾都不是演戲的本質,只是節目效果的需要。
?綜藝需要他們“扮?演一個在其中表演炸裂式演技的選手的演員”,而不是“好的演技就要動作浮夸五官扭曲聲嘶力竭”,遺憾的是,大部分懸浮市場環境下的的年輕演員們,很難擁有區別兩者的判斷力。
沒有劉天池教她“釋放天性”,
就不會有“螞蟻競走十年了”的“演技高光”
當流量明星沉浸在對炸裂的追求中時,很容易認為聲嘶力竭五觀錯位就是好,而可能很多人都忘了,好的演技其實是不需要浮夸的肢體語言和激烈的情緒的。
其次,面對流量所帶來的效益捷徑,忍不住不伸手的創作者們,用一串又一串的彩虹屁,慣得流量們不知道姓什么。
被emo大夸有質感能吃苦還在微博之夜親手頒獎的某京圈小爺,拿著一份演技及格的成績單,讓各色新老戲骨抬八抬大轎,讓賽博幽靈午夜場滿座打call。
還有上文提過的某男性藝人,讓曾經打死不拍商業片的程耳大牙咬碎三句不離一個好。
即便程耳導演這樣說,那我們也不敢這樣信,
畢竟目害也是一種工傷
拍出了號稱口碑最好的“鬼吹燈”系列的費振翔這樣評價某小花:優點是可以自由控制流淚。
夸夸群群主emo評價新鮮謀女郎演技:眼睛大,就像兩個燈籠。
總之,每當流量們新片路演,總能聽到一些名導刀架脖子上的發言。
流量們雖然不能帶給他們更如日中天的名氣和昨日重現般的藝術人生,但能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別問,問就是很好
所以,為什么這些人還不如我家的地寶會演戲,卻依然還能混得風生水起,以上大概就是原因。
但可能還不是全部的原因。
資本掌控的團隊,流量挾持的選角,“自說自爆”的宣發……幾個buff疊一起,這劇別說是好了,能看都不容易。
但可怕的是,這樣的東西之所以存在且長期霸占我們的屏幕,就是因為它“有效”,它掙錢。
但它為什么掙錢?真的是老百姓審美降級到這個份上了嗎?也許不一定。
有沒有一種可能性,吃物理泔水是因為沒得吃,看賽博糞坑是因為沒得看。
想一想吧,近些年來,無論是大眾嘴里的好劇,還是平臺播放量實績,無一不是有重點背書的項目。
如果說這些作品的手提尚方寶劍走官家大路,那依靠流量操作就是江湖散客的野路。
這很容易讓人感覺到一件事——這世上除了陽關道,就是獨木橋,沒有尋常人能走的路嗎?
普普通通地搞創作,像經營一份事業一樣做作品,像普通的上班族一樣當演員……這些事放之當下仿佛都是一件很難的事。
很多人懷念上個世紀的國營廠牌時代,表面上懷念的是計劃經濟時期文藝工作者淳樸的事業心,指責市場放大了人的欲望,其背后其實隱藏著一個被忽略的行業真相——如果有腿,誰會用胳膊走路?如果有路可走,誰又想過河呢?
可見,一昧指責演員是無甚意義的。可能只因為演技是直觀的,是一門“顯學”,所以才被人們拎出來反復吊打。
流量元祖之一的鹿晗曾說過一句真話,“小鮮肉沒時間磨煉演技。”這話大眾聽著難聽,他本人也因此付出了一些代價,但拋開流量明星們不平衡的投入產出比,這不失為一句真話。
流量明星所付出的“成本”,都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按扭曲的行業邏輯一通換算之后,資本得到了錢,演員收獲了利,不知名者收獲了他們想要的市場形態,單都是觀眾買的。也只有觀眾會計較一部劇好不好看。
可見,畸形的流量市場也許只是這條路上的一只只“水鬼”,而鬼也不是生下來就是鬼,爛演員也不是生下來就沒腦子。
在“有效”替代了“好”,商業價值圍困了作品品質的當下,留給制作方的,是一條越走越窄的路;而有追求的創作者,只得疲于應對一道又一道的窄門。
這不是簡單的口味選擇問題,它所剝奪的是更多的可能性和市場的生命力,正如身處美食荒漠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家的飯有多難吃,上一盆泔水還嚼得挺開心。
保護自己吃泔水權力的同時,也可以適當趴窗口看看,別人家的飯,是不是也長這個樣子。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