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改編自2021年口碑黑馬網劇《愛很美味》的同名電影正式上映。目前豆瓣開分7.8,與劇版僅0.3之差,實屬不易。
至于票房嘛,就有些慘淡了。貓眼預測總票房為1800+萬,首映日票房375萬不如預期,排片率呈下降趨勢。
(資料圖片)
有意思的是,之前的另一部“劇改影”作品《想見你》,豆瓣評分由2020華語劇評分top1的9.2大跳水至6.2,使其一度陷入“割韭菜”的口碑危機。但它票房表現亮眼,在去年底疫情較嚴重時期上映,亦收獲了超4億票房。
票房和口碑的倒掛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除以上兩部作品之外,目前還有《一閃一閃亮星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等人氣網劇相繼官宣啟動電影版,正處于籌備或拍攝階段。“劇改影”會成為影視IP開發的潮流嗎?怎樣的“有效改編”才能為IP增色,而非淪為“劇粉限定周邊”?
本刊記者就以上問題,與業內人士交流探討,展開調查。
采寫_本刊記者 朱雯怡 林文琪
《愛很美味 》 :對劇粉友好,但還不夠
從小熒屏到大銀幕,《愛很美味》的這一步并沒有跨得太大。電影基本可視作是劇集的延續,都市輕喜風與劇版如出一轍,仍然展現女性議題和女性友誼,故事內容與劇版的結局“無縫銜接”:
三姐妹中,方欣意外懷孕,在職場中被微妙對待,對婚姻猶豫不決;開餐廳的劉凈創業遇阻,與山木的感情亦生變;強勢的夏夢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卷生卷死,在做男頻IP時屢屢碰壁……
在劇版的基礎上,每個人物都有新的成長,并延伸出了新的支線劇情,難得的是還呈現出都市女性在工作和情感上經歷的困境。因此對網劇觀眾而言,該片的可看性還是比較強的。
片方于電影上映十天前(4月5日)起,就針對網劇觀眾策劃了“劇粉超前觀影”活動,旨在從核心受眾群中發酵出口碑——可以說,目前豆瓣上7.8的高分正是得益于此。
但作為一部獨立的電影來看,《愛很美味》還是有明顯的短板,尚不具有突破圈層受眾的吸引力。
成也“向劇看齊”,敗也“向劇看齊”。電影最主要的問題是敘事節奏還是和劇里一樣的群像生活流,沒有很集中的故事主線、戲劇沖突。不少網友都提到這部電影的觀感就像是在大銀幕上看了四集劇版的“加更”。
三位女主各有愛情和事業兩條線,此外還有串聯起整個故事的三姐妹友情線。在規定的兩小時內,橫向的鋪展必然導致縱向的壓縮——電影在每條線上似乎都只是拋出問題,卻沒有進一步展開的空間。
最終的開放式結局里,三個人的際遇都沒有明確的答案。因此電影看似什么都講了,又仿佛什么都沒講,這讓它看起來很像是主創團隊在開發劇版第二季前的一次試水。
陳正道導演日前也在路演現場透露對第二季劇情的設想,包括方欣會有全新的cp線。
事實或許是,《愛很美味》本來就更適合以劇集的形式面世。兩位編劇沈洋、易帥婕曾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透露,該項目在策劃之初的靈感源自美劇《欲望都市》。比起電影常規的三幕式結構,群像的日常生活流沒有那么多高潮迭起,壓縮成電影難免水土不服。
《想見你 》 :劇粉影迷,誰也不愛
影版《愛很美味》與劇的高度關聯性滿足了劇粉、穩住了口碑,但也導致其路人盤受限,沒法突破圈層拉新觀眾,因此票房失利。相比之下,更多“劇改影”的作品則主打獨立性,力求讓沒看過劇版的觀眾也能“零門檻”觀影。
2011年張一白執導的愛情電影《將愛情進行到底》是1998年同名青春偶像劇的續集,但與后者的故事背景相距十幾年,和劇版聯系并不緊密;2014年,陳思誠導演的愛情電影《北京愛情故事》則基本脫離了2012年劇版中北漂青年群像的內容,講述的是不同年齡段的五對戀人的愛情故事。
去年底上映的《想見你》則是個例外。電影雖然不存在與劇版的線性關聯,是獨立存在的,主演也在采訪中肯定“沒看過劇的觀眾也可以看懂電影”。但它沿用了“莫比烏斯環式”雙向魂穿的世界觀,講述的仍然是黃雨萱與李子維的跨時空愛情。
這就會造成一種尷尬的局面。一方面,對于沒有看過劇版的觀眾(或者看過但已經忘得差不多的觀眾)來說,片中的穿越機制過于復雜燒腦,觀眾很難在兩個小時內把時間線捋清楚。在劇版的開篇,編劇可是花了大量筆墨鋪陳黃雨萱所在的初始時空,以此讓觀眾產生代入感,跟隨女主視角逐漸理解劇中龐雜的世界觀,這樣才能更好地消化后面更多次的穿越情節。
另一方面,對于大批看過劇版的觀眾而言,影片除了彌補 黃雨萱和 李子維高甜的戀愛過程之外,并沒有新的東西。相反地,由于篇幅的限制和編劇人員的變動,電影的內容比劇版遜色了很多。比如劇版通過塑造陳韻如、莫俊杰、王詮勝等群像來關照“青少年認同”這一現實議題,但電影里,這些配角卻遺憾地淪為推動男女主愛情線的工具人。
在國內頭部影視企業從事項目開發的阿陽(化名)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劇改影”的關鍵還得是“推陳出新”。“而《想見你》用的是原來的故事模式,說不好聽就是‘炒冷飯’,因為它沒有在原有基礎上做出新內容,甚至做了一種退步化呈現,(只是)將電視劇改成了電影的拍攝形式。”阿陽表示。
華誼兄弟們需要更多《愛很美味》
寫到這里相信大家也能看出來,其實“劇改影”的難度并不小。
首先,要在保留劇版內核的前提下,創作出全新的故事;這個故事還得獨立成篇、有頭有尾,讓沒看過劇的觀眾也能接受;體量要從原本的幾十集濃縮到短短兩小時。此外,電影在鏡頭語言、美術風格、音效特效等方面的硬性要求本就比劇集高得多。在小熒屏上出圈的項目搬到大銀幕上后,未必能經受得住影院觀眾們的期待和審視。
那么,為何近年還有越來越多的片方愿意“迎難而上”,走上“劇改影”的道路呢?
這自然與電影行業的市場環境有關。經歷了資本熱潮退去、頂流相繼塌房、新冠疫情侵襲,影視行業已備受打擊。為對抗越來越強的不確定性,片方不得不謹慎走好每一步,把風險控制在最低范圍內。
而“劇改影”就不失為一種風險偏低、市場預期相對明確的選擇。
一方面,《想見你》《愛很美味》與籌拍中的《一閃一閃亮星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之類的愛情奇幻或都市題材電影的制作成本都較為低廉,這筆買賣不容易賠本;另一方面,電影票房是C端生意,最終得由觀眾用腳投票。比起用項目策劃案和吸睛的ppt來給資方講故事,已播劇集的各項出色數據才是讓片方更有底氣的籌碼。
“在劇集有IP效應的情況下,它已經鎖定了一幫固有的或者說特定的粉絲,這時候如果用原班人馬再去開發電影,肯定還會吸引這幫粉絲去看,這是它最大的好處。”阿陽告訴本刊記者,“另外從實操層面上來講,如果已經拍過一次,那整個主創團隊會有默契,這會降低整個拍攝中的溝通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電影《愛很美味》出品公司華誼兄弟的近況并不樂觀。據媒體報道,其自2018年起已連虧四年,累計虧損超過63億,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沒有比較亮眼的主控項目。這或許也是它需要開發“愛很美味們”的原因。
然而,就目前的票房情況來看,電影《愛很美味》對華誼兄弟的提振作用還是相當有限的。貓眼預測總票房為1800 +萬,除去院線分賬、發行費用等等后,片方和出品方分到的錢一般只有總票房的三分之一左右。考慮到《愛很美味》這樣的片子制作費用很低,也許還是有回本可能的……
這也說明,并非所有的高口碑劇集都有足夠夯實的IP基礎。《愛很美味》這部劇當時出圈,主打一個“小而美”黑馬。因為劇名、題材、陣容在初期給大家的預期不高,內容卻是足夠驚喜的。但論其影響力和粉絲量,還是遠遠不及《想見你》這種現象級爆款。
同理,正在籌拍的《一閃一閃亮星星》《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電影版能否帶得動票房,也有待觀望。
而放眼此前那些根據大熱劇集改編的電影,雖然它們的口碑大多平平無奇,但票房成績卻可圈可點:2011年上映的《將愛情進行到底》累計總票房2.04億元,導演張一白憑借該片成為第九位“億元導演”;2014年上映的《北京愛情故事》打破了5項票房紀錄,包括“史上最快票房過億的華語愛情電影”;2022年底上映的《想見你》也收獲了超4億的票房,這樣的成績在疫情防控期間實屬不易。
讓人更難以置信的是,就連被全網吐槽“借殼上市”、豆瓣評分僅3.2的電影《愛情公寓》,都因為扎實的劇粉基礎,收獲了超過5億的票房。至今,該片還在貓眼上保有“內地影視愛情片首映日票房榜”的榜首之位。
只是,“情懷殺”終究不過是一錘子買賣,長期來看,這樣的投機行為是在消耗觀眾對電影院的信任。“它第一天能騙一批粉絲進去,后面就很難了。”光的另一面是陰影。在擁有IP基礎這一優勢的同時,片方也需謹防“口碑反噬”——“愛”得越深的劇粉在看到電影質量不如劇集時,確實會出現“責之切”的情況。“(片子賣得好不好)最后其實還是由內容來決定的。”阿陽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