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搞研發嗎?”“能發工資嗎?”“能拉訂單嗎?”,電視劇《青春之城》中,為公司轉型發展著急上火的女企業家夏末,這段扎心三連問一下子把觀眾代入到日常工作的緊張氣氛中。近日,聚焦電力、人工智能等新產業鏈,青春勵志奮斗劇《青春之城》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劇集的背景設置在大灣區,以深圳這座青春之城為原型,通過寫一群人的奮斗與打拼,描繪出一座城的火熱生命力。
央視播出后,劇集開播十分鐘收視率便破1,上線一天全國收視率第一,更是在年輕觀眾圈層引發熱議。《青春之城》沒有主題先行,也沒有硬喊口號,劇集所涉及的家庭、職場、情感等多線故事讓不少觀眾深感共鳴,#有夢想幾歲都不晚##你經歷過最窒息的親戚局是什么#等話題,就讓年輕觀眾直呼“太現實了”。
【資料圖】
切中現實話題
播出熱度不斷攀升
作為現實題材,《青春之城》呈現的專業科技知識與時代發展緊密連接,年輕人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以及對于未來的規劃選擇更是具有思考意義,真實感撲面而來。在劇集熱度攀升的背后,是這些情緒共鳴點照進了生活,讓不少年輕觀眾看到了自己的青春故事。
在職場和家庭兩個生活空間下,劇集融入了不少當下的熱議話題。35歲員工是否就要被優化正是當下一個討論焦點,劇中,在企業轉型過程中,民營企業家老板夏末拒絕投資方提出優化管理層員工的建議,在利益最大化面前,重情重義的夏末直言并不能認同這個價值觀,技術在革新,但人不能以年齡制定淘汰機制。網友感慨,“看到35歲的員工被質疑年齡大,我的拳頭都硬了,這劇照進現實了。”同時,對于8090后又是如何稱霸職場,#為了自己的原則裸辭值得嗎##你會選擇鐵飯碗還是自主創業#等話題呈現出當下年輕人的個性化工作態度,這些追求自我價值的選擇,著實書寫著燃情人生。
#夫妻該不該把工作帶進生活##檢查孩子作業能有多崩潰#是大多數家庭的真實寫照,#老人生病怕影響兒女謊稱出游##你曾因工作忽略過父母嗎#等話題讓觀眾回看自己與父母的關系。從剛畢業的大學生到已婚人士,劇集多角度切中年輕觀眾的生活狀態,剛步入社會的年輕人認真思考著職業方向,已婚的年輕人兼顧著妻子、丈夫、母親、父親、兒女等不同身份,他們同樣想要在新的人生階段擁有好的成長。
《青春之城》播出后,創新的都市劇取材不僅收獲高口碑,也在同類型劇集中取得了亮眼的表現。開播初期,據“中國視聽大數據”(CVB)統計,劇集每集平均收視率1.445%,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率第2;據酷云,劇集播出期間多次位列直播關注度同時段TOP1。短視頻平臺,#關于房東變成合伙人這件事 #這難道就是家長輔導孩子作業的崩潰瞬間嗎 #是溫飽重要還是夢想重要 等話題接連出圈。
在不同城市街頭,《青春之城》的巨型海報吸引著市民注意,靚麗的畫面為城市增添活力和熱情。正如觀眾分享,“劇集描繪出了人在家庭與事業、現實與夢想之間猶疑與掙扎,也描繪出了追逐夢想所散發出的耀眼光芒。”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年輕人跟著劇集漲知識
全景視角下,劇作的真實感讓劇中群像人物鮮活生動,科技創新、商海博弈、政企協作等情節內容一波三折。題材創新上,《青春之城》娓娓道來大灣區的科技創新發展之路,劇中四組不同年齡段的人物來自不同行業,多維度展現科技探索與突破背后的艱辛,網友在彈幕感慨,“有技術到哪都不怕”。
作為第一批到鵬城的拓荒者,夏末急需解決老企業轉型與創新的難題;面對外國技術封鎖,方遠艦一頭扎進創業中,一心要研究智能雙足機器人;留學歸國的澳門人孟夢從事珠寶設計行業,她面臨著品牌創立的定位問題;蔣楠楠和崔江北作為基層工作者,為大小企業的發展奔波,見證著年輕人的坎坷奮斗路。
為觀眾呈現科技變革背后的故事,了解產業格局變動下的時代內涵,在專業領域,劇集講述的智能機器人的使用、新能源發展等與大家生活息息相關,讓觀眾直言追劇也能漲知識。“現在不僅商場里有,酒店、超市等等也出現了那些小機器人的身影,這劇開始覺得離我們很遠,看進去后發現,其實離我們很近。”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青春之城》為觀眾帶來滿滿的力量感。
夏末在時代浪潮中斷尾求生,為了帶領瀕臨淘汰的老企業轉型,不惜重金打造電力設備研發中心,頂住壓力培養科技人才、研制電力新材料,研究高壓輸變電領域難題,這將在環保、節能、安全等多方面會具有重要意義,促進行業良性發展。方遠艦成立騎士聯盟研究雙足機器人,團隊成員有人擅長軟件硬件開發,有人負責機器人的視覺和聽覺,有人設計制造機器人結構,也有人負責控制電路,搭建機器人神經。面對一次次的失敗,他們始終沒有放棄科研夢,也正是有著這樣一群人的堅持,我們現在的生活才越來越便捷。
創新故事題材
奮斗者永遠正青春
這是一群熱血的追夢者,應對著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積極解決問題,努力平衡家庭和事業,面對技術革新,更思考著如何留下對這個時代具有珍貴意義的人文情懷。劇作風格上,劇集的戲劇沖突圍繞群像人物如何實現自我突破展開,并沒有刻意設置反派形象制造矛盾,這在追劇觀感上就十分友好,溫暖樂觀的生活氣息,正是人們在當下經歷的日常。當夏末看著遠方的大海,感慨“30年前,我想做一只海燕,今天,我還是想啊”,劇集呈現出的詩意抒懷頗有情緒感染力,也帶動著觀眾思考奮斗的初心。
正如蔣楠楠夫婦感慨的那樣,平凡的崗位和不平凡的人生,都是生活的選擇,帶著責任心、耐力與勇氣,幸福生活其實就在我們的雙手中。值得一提的是,劇中,崔江北所在的鵬城市科技創新委員會,在現實生活里,2012年,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科技創新委員會。基于生活的創作,這些具有時代精神的故事講述更具有現實意義,也拉近著觀眾與劇集的距離,更加讓觀眾了解到,原來在經濟發展的背后,還有他們在默默付出。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深圳市商事主體突破400萬戶,達到400.51萬戶,同比增長4.61%,實現歷史性跨越。劇集播出期間,不少深圳觀眾表示“《青春之城》中的他們,也是每一個同樣正在努力拼搏的我們”,如今的深圳匯聚著來自不同城市的年輕人,經歷生活的酸甜苦辣,他們迎接人生路上的一個個機遇與挑戰,在把自己的日子越過越好的同時,也為這座城市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近年來,主創團隊致力于打造“大灣區時代風貌三部曲”,其中第一部《灣區兒女》曾獲得中宣部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電視類優秀作品獎,目前第三部劇集正在劇本創作中。植根于大灣區,以澳門國際交流渠道、深圳策劃與合作平臺、北京文娛執行板塊形成產業矩陣,愛虎傳媒集影視劇集策劃、制作、發行、文創品牌開發、文化推廣交流孵化平臺為一體,此次《青春之城》的制作就匯聚了澳門導演、香港音樂制作人等粵港澳大灣區影視專業人士,繼續講述大灣區生活故事,展現時代風貌。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