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1905電影網專稿電影《長空之王》將于4月28日上映,影片講述了雷宇等飛行員,經過嚴苛選拔成為我國新一代試飛員,在隊長的帶領下,參與到試飛工作中,不斷挑戰戰機極限、突破自我,最終蛻變為優秀試飛員的故事。截至目前,影片預售總票房突破1億,穩居五一檔電影首位,同時首波觀眾口碑釋出,試飛員、殲-20等成為觀眾的影評關鍵詞。
軍事評論員魏東旭以專業的軍事素養解讀電影,為觀眾提供一份觀影指南:“《長空之王》有雙重含義,首先是人,非常優秀的試飛人員,是最接近死亡線的人,他們操控戰斗機的技術、心理承受能力、身體素質,從各方面衡量,他們都是天之驕子中的‘長空之王’。另一種指的是裝備,預告中殲-20隱形戰斗機貼著海面,低空高速飛行,產生音爆云的效果,只有超音速的戰斗機,才能夠做到,預告片中還有一個非常危險的動作,殲-20隱形戰斗機高速掠過海平面,突然拉高,以大仰角進行爬升,這是空中作戰中,尤其是近距離空中纏斗的制勝法寶。國產最先進的隱形戰斗機殲-20,在世界各國研制的批量裝備現役隱形戰斗機中,它是佼佼者,也是‘長空之王’。它披著隱身斗篷執行任務,對方的雷達很難發現它,可以在更好的作戰狀態下奪取制空權,更好守護祖國的海疆和藍天。”
《長空之王》不但為觀眾們介紹了中國主力隱形戰斗機殲-20,也讓觀眾們深入了解了試飛員這項主動將自己置身險境的工作。要真正全方位測試一架戰斗機的性能,需要考慮到飛機作戰時會遇到的各種突發情況,試飛員會在試飛過程中去體驗各種人為制造的危險,比如失速甚至是尾旋。對于一般飛行員而言,面對這樣極端危急的時刻,想要在死亡線上將飛機拉回來,難度非常大,但這對試飛員來說,卻是他們的日常工作。也正是因為需要肉身去挑戰各種危險,試飛員必須在極其艱辛的訓練中不斷磨練自己,才能夠在機艙內極限施壓的飛行過程中,把飛機的潛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
除了人為制造的危險,試飛員在雷雨交加這樣極端惡劣的天氣條件下,依然會坐上飛機出發進行測試。敵人不會在你最理想的時候進攻,作戰情況所涵蓋的各種惡劣條件都必須考慮在試飛中,不論是白天黑夜,還是晴天陰天,只要有敵情,戰斗機就必須做到不但飛得起來,還能針對敵人展示自己的震懾能力。在這些極端天氣中,雷電、雷雨對飛機的威脅系數更大,雷暴會產生電磁干擾,很可能導致飛機的導航設備、座艙功能等失效,而此時外面又是雷電又是風雨,很可能導致災難性的后果。為了讓殲-20能夠在任何天氣下保家衛國,試飛員們前赴后繼,用生命去完善戰斗機的各項指標。
《長空之王》目前首映口碑良好,其中燃、緊張、震撼成為了觀眾們口中的熱詞。影片除了讓觀眾們對試飛員們心生敬意之外,也讓他們了解了殲-20的強大性能。殲-20戰斗機貼著海面低空高速飛行的畫面,讓許多人記憶猶新,這個戰術動作針對裝備本身的性能,以及飛行員操控戰斗機的技藝,有著嚴格苛刻的考驗。因為戰斗機是高速飛行的物體,但海面不是平靜的,如果飛得太低,遇上海浪,很可能會出現飛機解體,因為速度實在是太快。但貼近海平面高速飛行是一種非常強的作戰能力,被稱之為低空掠海突防,比如針對敵軍來犯的作戰艦隊進行攻擊,隱身戰斗機本身的雷達反射信號非常小,一般對空搜索雷達發現它的難度很大,但是如果能夠進一步的降低高度,利用地球曲率隱蔽,對方就無法探尋。所以采用低空掠海高速突防的方式,可以針對對方的海上作戰體系,打一個出其不意的效果,這個動作本身的功能性是面向實戰的。
殲-20性能強大,其制作工藝非常精良,無論是從外形設計、氣動布局、座艙,都可以看到中國整體的工藝水平、科技水平在不斷提升。隱形戰斗機是一個復雜的空中作戰體系,涉及到很多的系統性工程問題,解決一個問題很容易,但是想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難度非常大。隱形戰斗機本身也要耳聰目明,要針對遠距離的目標進行空中照射,即使不用相控陣雷達,它也有光學紅外的設備可以進行被動探測,不開雷達處于無線電靜默的狀態,也可以找到并識別目標,完成空中作戰、制空權奪取。殲-20的成熟、服役,最重要的是試飛環節,試飛人員是用生命和從軍報國的熱情,讓殲-20后續能夠順利的定型,可以大批量交付相關作戰部隊,在殲-20的研制過程、后續定型過程中,試飛員們居功至偉。
《長空之王》承載了很多人的努力,針對中國空軍現代化的建設成果,進行一個最為直觀的展示。除此之外,電影路演的過程中,有很多在校學生表示出了極大的關注和熱情,接觸到了平常會很陌生的試飛員群體,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榜樣作用,對試飛員們的拼搏精神、專業技能也有了更為全方位的了解。在和平時代,試飛員們是用生命拼搏,為祖國軍事建設添磚加瓦的群體,他們值得人民尊重,也是翱翔長空最可愛的人。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