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9日刊| 總第3220期
(相關資料圖)
《深夜食堂》在日本火起來時,中國網友曾開帖子討論“中國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樣?”得到最廣泛認可的,便是鬧哄哄的大排檔。當年也沉浸在網友討論中的張冀,冒出一個想法:中國電影應該有一個很熱鬧的、縱深向煙火中的、帶著人情溫暖的大排檔。
于是今年五一檔,張冀在自編自導的《長沙夜生活》中,拍攝了一個十足中國味的“麗姐大排檔”場景。電影里的親情、友情、愛情最后一刻匯聚此處,承載了他對人、家、城、國的全新思考。
《長沙夜生活》由陳可辛、趙曉時監(jiān)制,尹昉、張婧儀、蘇巖、吳昊宸、白宇帆、周思羽、吳軍、羅鋼主演,張藝興特別出演,廖凡、周冬雨、王櫟鑫友情出演,是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編劇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獎、金雞獎“最佳編劇”得主張冀的導演處女作。
影片故事發(fā)生在長沙的一個奇妙夜晚里:夜貓子景為為(尹昉 飾)邂逅了明早便要離開故鄉(xiāng)的何西西(張婧儀 飾);脫口秀演員何岸(張藝興 飾)發(fā)現自己的父親(羅鋼 飾)出現在觀眾席中;網紅大排檔老板娘麗姐(蘇巖 飾)決定讓愛徒旭哥(吳昊宸 飾)明日接手店面的經營;來自西北的陳清智(白宇帆 飾)和來自東北的梁寶琦(周思羽 飾),守護著長沙的地標——摩天輪……
近日,影視獨舌對話了張冀導演。他不僅分享了本片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和經驗,還對影片進行了深入的解讀。 在“不太規(guī)矩”的敘事時空中,他用家庭去構造城市的夜晚,再用城市的夜晚去觀照家庭。
以下是張冀的講述。
電影從問“為什么”開始
2020年一次去長沙,夜里兩點鐘,我站在解放西路,看到人潮洶涌,看到年輕人走在街上,突然想:為什么他們是用這樣的方式去生活?我很好奇,就想問為什么。電影,就是要從問“為什么”開始。
隨后,我們就做了兩三個月的調研,發(fā)現把長沙作為一個敘事主體,符合我一貫的現實主義創(chuàng)作主張。再加上我本身就是湖南人,對湖南的情感,讓我很有興趣展現一個新的視角下的長沙。
劇本創(chuàng)作需要從宏觀去觀照、從微觀去入手,才能少走彎路提高效率。宏觀觀照依賴于經驗和思考,需通過一部部作品去積累。微觀入手就是編劇們最喜歡的調研。
籌備《長沙夜生活》時,我把學生分到4個生活現場去調研。調研時不要帶著主觀判斷,先作吸收,多作觀察。
有些素材并不是別人給到的,而是觀察到的。比如片中麗姐的腰傷,就是觀察了大量做夜宵大排檔的老板后,發(fā)現他們經常去扶腰,都是因為常年站著做飯導致了腰不好。還有片中的代際矛盾,也是通過觀察發(fā)現很多公務員家庭里的代際沖突真的很嚴重。
雖然《長沙夜生活》不是改編自真人真事,但每個角色都是由調研中的四五個原型人物捏合而成。這是現實主義慣常的創(chuàng)作方式,你不可以生造一個角色。其實,之前寫真人改編,也不能只看原型人物的資料。只有多看同領域其他人的資料,才能掌握這個領域的文化和生態(tài)。
從《中國合伙人》開始,我的創(chuàng)作就不是單一人物和單一線性的。后來《親愛的》和《奪冠》更是如此。 我的敘事從來不是那么規(guī)矩,時間和空間的轉換總是很大。《長沙夜生活》延續(xù)了這一點。
人物、時間、空間復雜一點,更符合現代電影的潮流。學習好萊塢的類型片創(chuàng)作,容易在敘事上變得保守。我們國產電影不一定非要玩輪回敘事、非線性敘事等花活,但敘事中的時間可以是微妙的,是一種你對世界的體驗。電影里的時間并不是追求的目標,而是要為故事和主題服務。
《長沙夜生活》里有四組人物、四條故事線,但它不是拼盤電影。雖然在大綱階段四組人物的局部成型有先后,但劇本的寫作是一氣呵成的。
也可以說,《長沙夜生活》的主角就是長沙這座城市。創(chuàng)作的起點、落點、支點都是長沙。我更關注的,是怎么通過長沙,讓不同城市的觀眾能理解他們的城市、他們的故鄉(xiāng)、他們的回憶。
用家庭破解地域局限
《長沙夜生活》不是地域電影,更不是城市宣傳片。它是一種情感的體驗,是中國人的夜晚、中國人的表達、中國人的心態(tài)。
在類型定位上,《長沙夜生活》是基于家庭情感的劇情片。寫的就是長沙一家人——父輩的麗姐、何岸父親,兒女輩的何岸、何西西。只不過用了更開闊的寫法,從書店、大排檔、脫口秀劇場、摩天輪這4個不同的城市空間來講述一家人的故事。
這種開闊寫法讓本片比傳統(tǒng)的家庭故事要大,也更符合現代都市的特質,更適合觀眾去欣賞玩味。如果只寫城市中毫無關系的幾組人,就缺乏了對中國式情感的提煉。中國人對家的體驗既傳統(tǒng)又豐厚,電影一旦聚焦于“家”,觀眾天生就有代入感。
片中這個家,在登場時其實已破碎成兩個原生家庭。何岸和何西西是同父異母的兄妹。觀眾看到的,是破碎為兩個的家庭最終整合在一起的和解之路。從誤解到和解,從破碎到整合,是所有觀眾都能看懂的。 把家庭故事講真切了,“城”和“家”之間就有一層從內到外的互相照應,也就突破了地域的局限性。
方言也好、地標也好、美食也好,都是為構筑人物和情感服務的。描寫好人物、升華好情感,觀眾在觀影中獲得美好的體驗后,自然就知道這座城市意味著什么。
大排檔里客人們呈現的眾生相,是我們著力打造的。我?guī)啄昵翱戳司W上關于“中國的深夜食堂是什么樣”的帖子,很認同網友說的“鬧哄哄的大排檔”。我拍這段麗姐大排檔的戲,就是要拍出一個地方,大家?guī)е适聛怼еv來,然后帶著溫暖走。20年間,不斷地有人將自己的故事留在這里。
其實我們設計和拍攝的顧客更多,成片里剪掉了一半。還拍了一桌為偶像“哥哥”打CALL的粉絲,拍了一桌普通的廣電人,拍了一個麗姐從小看著長大的鄰居小孩帶著女朋友來吃飯等等。后來基于與主題的貼合度進行了刪減,現在的版本更為流暢。
演員與角色共振
說到大排檔就說到了麗姐。這個人物的塑造,是一種中國傳統(tǒng)的白描寫法。不用360°無死角地把她所有的事都演出來,從她的細微動作和只言片語中,觀眾便能看到這個人這些年都經歷了什么。
中國的哲學和藝術都喜歡留白,麗姐就是留白。觀眾能從留白中體會到她20年行走江湖的不易。那些開了10年20年大排檔的老板們,見過太多曲終人散,有一種慣看秋月春風的從容。
麗姐就是這樣的,她有生活智慧、有江湖氣。她不輕易發(fā)表看法,但話說出口就很準;她不輕易流露感情,但內心對誰都永遠是真摯的。她渴望的不是兒子回來接班,而是兒子回到身邊。她最記掛的,還是家。
相對而言,景為為和何西西兩個人物就需要更多的對話。這兩人的對話要有信息量,要有人物性格,還要有推進人物關系的作用、揭秘的作用。
我對張婧儀的要求,不僅要演出青春和愛情,更要嘗試去演出人生。一開始在書店的戲,她演出了何西西的攻擊性。到了岳麓書院,一些搖頭說話、側肩膀的小動作,體現出她已經放松下來。到景為為終于講出自己故事的時候,她把聽到后的反應,演得非常真實。
景為為和何西西一直對話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沉默。真正的溝通不需要語言,只要真誠就可以。當兩人建立起相互間的信任,那么不用講話也能彼此溝通。 對話寫到那個階段,他們倆一定會沉默。在沉默中,女孩試探性地向男孩發(fā)出邀約,男孩躲避了她的目光。張婧儀和尹昉的表演,重點就在于要準確地傳遞這份邀約和躲避。
所以說,這場沉默游戲表面上看只是好玩,實際上是他倆真正走進對方的決定性一步。這不僅是節(jié)奏上的變化,更是讓人物的心理結構得以完整。
片中張藝興說的那兩段脫口秀的詞,主體上都是我自己寫的,寫完后才找專業(yè)的脫口秀編劇做了些技術上的調整。因為我最懂這個人物,所以我得挑戰(zhàn)這些難點。
那些做電影解說短視頻的博主,可能做一年后也能寫出簡單的故事來,但人物塑造不是搭好框架后,加一點這個加一點那個。
張藝興本人學過南派相聲,我就根據他的經歷對何岸進行了小調整。 當我們找到演員和角色間的共振,就能實現完美契合。我和張藝興進行過好幾次溝通,每次都很有效。他一開始對角色的某些設定還存有疑惑,隨著我們深入交流,把各自的觀點和理解都擺開來交流,慢慢就有了信任和默契。
之前與陳可辛導演合作,陳導都要求我跟組。因此,拍《長沙夜生活》之前,我便有很多與演員交流的經驗。我發(fā)現演員前期對角色略有抗拒是好事。前期通過交流建立信任,后邊拍攝就會比較順。前期太順,實際上反而容易在后邊出問題。
張藝興把人物吃透后,在拍攝時的表演狀態(tài)就非常好。他的所有戲份,包括脫口秀那場,幾乎都是一氣呵成。主鏡的第一場他就已經演得非常到位了。
陳可辛監(jiān)制在劇本開發(fā)和后期剪輯時給了我很多建議和指導。拍攝期間,則是趙曉時監(jiān)制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因為他本身便是拿過金雞獎“最佳攝影”的優(yōu)秀攝影師嘛。
張藝興演的何岸和片中其他脫口秀演員最大的區(qū)別,在于他是全職。于是,他去脫口秀劇場的路,有一種“去上班”的狀態(tài)。一般電影可能覺得“上班”這個狀態(tài)不重要,但我拍的是生活,我想呈現的是真實。
何岸擺脫掉前女友的糾纏,孤獨地穿過熱鬧的人群,奔向那個舞臺,呈現了一種很有趣的人與空間的關系。 這個“去上班”的鏡頭越長,何岸就越孤獨。觀眾越能預感到他今晚演出注定會失敗。
于是,我在劇本中就注明:“接下來是一段極長的鏡頭”。和趙老師討論這場戲時,他很嗨,我們的攝影也很嗨。后來我們不僅在文和友店內實景拍攝了這個長鏡頭,還給何岸特意使用了較多的背拍鏡頭,讓觀眾能更深入地體會他的孤獨和決絕。
寫《長沙夜生活》的劇本時,我并沒有想過當導演,后來才發(fā)現只有自己執(zhí)導才最為合適。我一直有個念想,就是拍岳麓書院。本片也是岳麓書院第一次向影視攝制組開放,讓我特別榮幸地圓了夢。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們,到了夜晚總免不了感到孤獨,但嗦完一碗粉、吃完一碗面,明天都會繼續(xù)向前走。希望觀眾們在看《長沙夜生活》時,能捕捉到生活寫法的細節(jié)涌現,站在家庭情感上品味這個夜晚。生活,只有走下去才知道。
【文/滿囤兒】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