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復盤了。
【資料圖】
這個不那么“五一檔”的“五一檔”。
剛過去的黃金檔期,無論票房還是討論度都低于預期,尤其是與剛過去的“最強春節檔”作對比。
問題出在哪?
還要從這位不尋常的“新冠軍”說起:
人生路不熟
截止目前,《人生路不熟》票房7億,以5千萬之差險勝《長空之王》,奪下五一檔票房冠軍。
這結果是不小的意外。
對于《人生路不熟》來說,它本沒有冠軍的“排面”。
易小星的第三部電影長片。
當年在網絡上拍段子的叫獸,如今也拿下了院線票房冠軍。
看主演陣容,其實并沒有能扛票房的大牌,特別是范丞丞和張婧儀,還都是大銀幕新人而已。
唯一能廣泛吸引人的標簽,是喜劇。
但這年頭,并非所有的喜劇都能賺。
比如上個月的《愛很美味》,口碑相當不錯,票房卻輸很慘。
為什么?
似乎:
國產電影的前方,對于許多闊別已久的觀眾來說。
也開始變得有些“人生路不熟”了。
01
簡單來說,《人生路不熟》就是一個女婿(范丞丞 飾)為了努力獲得老丈人(喬杉 飾)認可,和女友一家一路回老家的故事。
本質是一部公路喜劇。
回鄉的一路上出了各種狀況,雞飛狗跳,但最終通過努力,抵達了某種意義上圓滿的“終點”。
類似好萊塢經典喜劇《陽光小美女》。
《人生路不熟》絕非是一部爛喜劇。
它是一部認真拍攝制作,并且完成度比較完整的作品。
但嚴格點說,《人生路不熟》放在國產喜劇中仍算不上出眾。
核心問題,一切都太“簡單”。
笑點,是一根筋式的。
喜劇效果,是通過男主不斷犯蠢。
犯蠢也是喜劇常用手段,但,得有節制吧。
看看我們的男主。
見老丈人第一面,把人家凍到了冷庫里。(被關凍冷庫可是要人命的事)
導航,把老丈人的卡車導到了溝里。
在宴會上酒后失態,當眾表演噴泉,并且把人家一酒窖的高檔酒都喂了豬。
但即使這樣,依舊可以一直被老丈人一家原諒。
可前提又偏偏是:老丈人一開始就看男主不順眼。
Sir不能想通這個邏輯,老丈人有受虐癖?
有些情節為了好笑,以至于非常脫離實際。
比如男主不小心把賈主任的百萬房車開到了池塘里。
老丈人對賈主任輕描淡寫一句,修車款給你打過去了,還夸男主干得好。
因為他以前和賈主任有過節。
那Sir就更想不通了,這是傷敵八百,自損八千?
這是多有錢?原來也只是個賺辛苦錢的卡車隊長啊。
還有人物塑造臉譜扁平,價值判斷幼稚武斷。
比如男主的經理,導演怎么塑造他的呢?
逼男主加班的時候,用了一個類似《熔爐》里恐怖校長那樣的視角。
最后被男主指著鼻子痛罵回擊時,他丑態百出,假發也掉了。
當你要諷刺某種人的時候,用一種極度丑化的方式,其實是偷懶。
你看馮小剛在《大腕》里怎么拿富人開涮的?
他們看上去好像很厲害,說著最牛x的話,滿嘴跑著高速火車。
但你再仔細一看,說的是啥?
更荒誕的是,這是在一所精神病院里。
諷刺感拉滿。
將《人生路不熟》攔在優秀喜劇門外的,便在于這種直白與簡單。
然而另一方面。
《人生路不熟》的“簡單”,在這一時期,恰恰是觀眾最缺的。
02
簡單的優勢在于沒有門檻。
比起《愛很美味》有著特定的受眾。
下到幾歲小孩,上到大爺大媽,誰都能走進影院看《人生路不熟》這樣一部簡單的喜劇。
不需要去思考人物內心邏輯,有什么更深刻的意義。
該有的,它好像都有。
沿途的大好風光,震撼的車隊。
甚至,還有精彩的速度與激情。
努力設計的各種笑料,總能在某個時刻,生理式地點到你的笑穴。
加上爽文敘事:
打工人大罵老板痛斥加班。
連臺詞都是用清明節網上大火的“員工痛斥上司加班要求”的原話:我加班來給你掃墓。
同時不忘輸出樸素的正能量:對的永遠是對的,要為自己而活……
對了,還不能少了煽情催淚。
對于普通觀眾來說,進影院看一部喜劇的各種需求,似乎都能被基本滿足。
有青春洋溢的帥哥美女養眼,有喬杉馬麗這樣的天然喜劇人能被逗笑。出不了門的話,跟著主角銀幕旅行。笑了,再被父女情什么的點著淚穴哭一哭。還有男主替你發泄五內郁結的打工人不滿。夢幻般的大團圓結局,讓人沒有任何負擔。
只要不想太多,就能獲得一個比較輕松娛樂的觀影體驗。
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不熟》選到了一個對的檔期。
看看五一檔同期的電影吧。
兩部小成本,剛剛及格的愛情片《這么多年》《倒數說愛你》。
只能賺到情侶的錢。
一部地域性極強,偏文藝的小品電影《長沙夜生活》。
剩下的,是主旋律電影《長空之王》《驚天救援》《檢察風云》。
《人生路不熟》,就成了五一檔唯一一部喜劇。
它的簡單,迅速轉化成了一種獨特的優勢。
特別是當你沒有安排出游,想要輕松過個五一假期。
當這么些五一檔的電影擺在你面前,你會選哪部?
選《人生路不熟》的體驗,就像是選這個五一假期的旅游目的地。
你知道其實你沒有太多選擇。
不是太貴,就是太擠。
不出去,又覺得辛苦調休來的假期給浪費了。
那么,就選一個看起來沒那么想去,但至少應該不會有太糟糕體驗的地方吧。
無數個“保險的選擇”,讓這部喜劇輕松地坐上了看似競爭激烈的冠軍寶座。
03
但這就涉及最后一個問題。
《人生路不熟》為什么能“以小博大”?
沒錯,一開始大家的關注點都放在大片《長空之王》《驚天救援》上。
特別是《長空之王》。
按理說,它本是沖著票房冠軍去的。
又是頂流,又是大制作大場面。
若光論口碑。
在豆瓣評分上,二者相差不大,甚至長空之王還高點。
但從體量和票房上看,《人生路不熟》贏得過于輕松。
換做從前,《長空之王》這樣的題材+制作+卡司,票房不會低的。
然而一個致命的問題是,這種巨無霸式主旋律電影已經漸漸褪去了往日的加分光環。
這幾年,每一個重要檔期,主旋律一定占據頭部資源。
最重要的春節檔,都得去影院接受洗禮。
從一開始,主旋律只是某些特定的類型,到如今,滲透到各種類型——科幻大片、古裝喜劇……
再熱血,再高亢的旋律,觀眾的耳朵也會起繭子。
為什么選《人生路不熟》?
看上去普普通通,反而不勸退人。
在好不容易有時間去電影院的假期,想簡簡單單放松下,笑一笑,單純地去領略一個故事。
或是和朋友出門聚會,想找部讓大家都開心的片子看。
可不是就只有它了嗎?
同樣情況的有去年春節檔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也是一部合格線左右的喜劇,奪得了25億票房。
自從《紅海行動》出乎意料,奪得2018年春節檔票房冠軍后,改變了春節檔的局面:
不再只是合家歡喜劇。
其他類型的優質電影,照樣可以突圍。
△ 《紅海行動》上映前還有不少人質疑,大過年的誰要看戰爭片,看銀幕上斷手斷腳多不吉利
可問題是。
春節檔可以豐富菜色,但不能喧賓奪主啊。
去年的春季檔三部主旋律大片《長津湖》《狙擊手》《奇跡》,兩部都是戰爭題材,而作為原本春節檔主流的喜劇片,竟然只剩下《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一部。
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殺手》只要做到及格就已經贏了。
當下,票價飛漲,大盤無力。
觀眾沒那么像從前那樣愛進影院了。
因為當你沒錢又沒時間,看電影本就從一種日常消費,成了一件值得三思的事。
而就好像苦逼打工人討厭調休一樣:
當選擇極為有限的時候。
我們最反感的不是沒有選擇,而是那種假裝“為你好”的選擇。
于是當《人生路不熟》成了唯一的,不帶任何背景的喜劇,自然也就成了黑馬。
可電影看完,Sir更擔心。
觀眾會不會連這唯一的選擇也漸漸拋棄?
一個細節是。
電影結尾,一切圓滿,老丈人接受了女婿游戲設計師這樣“不誤正業”的職業。
得知女婿已經在辭職創業開發游戲,他立馬展開教育:
“要搞正能量的。”
二人相談甚歡時,在這夢幻般的美景中,電影走向了一個光明的結局。
一個最不“喜劇”的結局。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M就是兇手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