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復盤
5月9日,五月天在北京的演唱會門票開售,結果卡點兒點進去就看到部分價位的門票已經售空,之后其他價位的門票也速速售空,隨后網上就出現了大量的黃牛售賣五月天演唱會門票,票價翻了一倍不止。詞條“誰搶到了五月天門票”更是沖上了熱搜榜。而網友們更是表示“寧可鳥巢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
二、團票取消抓馬多:黃牛混入、“非法集資”
(資料圖)
其實早在正式開搶之前,5月7日,“寧可鳥巢門口站,也不能讓黃牛賺”這句口號就已經存在了。五月天演唱會有一個歷年來的傳統項目,就是“五月天團票”。因五月天演唱會門票多年來都是一票難求,為了給老粉絲們福利保障,幾個主要粉絲團與各地演出商達成不成文約定,在演唱會前預留出一部分門票給粉絲團做團購。團購的基本原則是以原價購買,粉絲團不加價,票主轉讓門票也必須原價,不得加價出售。
但是在5月6日傍晚,粉絲團運營方發現,后臺出現了大量0秒創建的異常訂單,疑有黃牛混入了粉絲團搶票,并有粉絲在二手交易市場,發現了“五月天團票代拍”的交易商品。三大粉絲團先后宣布取消今年的團票,已經購票的也全部原路退款,疑為粉絲團及粉絲方面已無法再接受黃牛囤票炒作行徑,為了維護原價買票的權益而發起了抵制。
而沒想到的是,就這么一件事情居然演變成了羅生門。
有記者聯系到了一位與五月天北京場主辦方華樂非凡關系密切的合作方,對方稱,取消公告中的“不可抗力”,實際上是本次團票活動,收到了匿名舉報,理由是“非法集資”。也就是說是因為團票購買是非法集資活動所以才取消的。因為按照團票傳統,最終獲得團票資格的粉絲,都會把票款先統一打到指定賬戶,這種交易完全是靠粉絲與粉絲之間的相互信任。
然而又有歌迷爆料,稱所謂的舉報,其實只是主辦方的自導自演,目的還是取消團票后,可以通過黃牛票加價的方式,謀取更大的利益。
三、斬不斷的灰色交易:黃牛與票務方的利益鏈
其實這種所謂的黃牛,是一直存在的,無論是這一場演唱會,再或者是其他的演唱會,亦或是別的一些活動也好會場也罷,都存在著黃牛,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背后存在著一條利益鏈。
真正靠技術跟粉絲們拼手速“搶票”的黃牛只是少數,更多黃牛就是通過私相授受、暗度陳倉,從主辦方和票務平臺內部人員那里拿票。
這里可以跟大家扒拉一下國內演唱會門票的情況。
其實國內演唱會門票相對來說定價是虛高的,真正能夠撐得起票價的歌手其實并不多,甚至很多歌手的演唱會門票要折價賣。
那為什么定價還是這么高呢?
因為成本很高。場館的使用率低、閑置率高,場館為了整體營收就會狠狠地宰使用場館的主辦方,因此租金就高,這是場館。其他的什么管理費用、工作人員的工資、宣發費用、交通成本等等亂七八糟的都會增加成本。
同時內地的增票多,會有多則百分之30的門票以贈票的形式送出去,因為開演唱會會涉及很多相關部門與公司,那這些人他們也想要門票,所以用于打點的贈票就也很多。這樣的話成本又變相提高了,剩下的需要購入的門票就要分攤更多。此外送出去的票價格高也就更體面,這個應該不難理解。
綜上所述就導致了國內演唱會票價虛高。
而剛才說的這些贈票,它們就會由于各種各樣的原因到了黃牛的手里,黃牛們肯定要掙錢的啊,所以就會抄價格。
此外,票務這邊是和演唱會主辦方長期合作的,而票務也可以視為官牛。為什么會存在票務呢?這些票務其實是主辦方用來降低風險的。這么跟大家解釋,如果有那些賣不出票的歌手,主辦方會讓票務幫忙負責一部分票,共擔風險,這樣哪怕票沒有辦法都賣出去,也可以盡可能地縮小損失。而相對地,肯定不能挨打的時候想著對方,吃肉的時候又把對方一腳踹開。如果有的歌手演唱會門票很好賣,主辦方也不能不分給票務,票務這邊也肯定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通過炒價彌補之前的虧損的財政。所以這種畸形的依賴關系一直都存在。
綜上所述,那些拿軟件跟大家一起同臺競技搶票的黃牛其實都是小魚小蝦,真的能把價格炒起來的那些持有大量票據的黃牛們,根本都不跟普通的購買者在同一賽道,要想改善這一現狀,就真的是需要各方的努力了。
四、“是變成更好的大人去見五月天,不是變成更綠的韭菜去養黃牛”
那當然啦,作為一個粉絲或者是消費者,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被割韭菜養黃牛,這也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了。而其實,大家也真的一定不要在上頭的時候消費,往往越往后等,票價就會越低,因為定價是供求關系決定的,如果票價炒得過高,大家消費不起或者認為不值這個錢,那就會供過于求,票價也就會逐步下跌,而演唱會門票是有很強的時效性的,到了后期,演唱會開始前一周,手持門票的牛牛們也不得不考慮快快拋售,不然就砸在自己手里了。所以,做個等等黨吧。
再不濟,就像是阿信說的,“傻瓜,我那么用力唱,你在體育館外吹著晚風,一樣能聽一場百分百的五月天哦。”我覺得在鳥巢外面聽,也不錯。
五、不只是黃牛割韭菜,有些演唱會本身就是割韭菜
剛才一直都在說黃牛割韭菜,事實上特殊時期過去以后,不光是黃牛啊,就是有些演唱會本身就是在割韭菜的,可能之前口罩時期沒法辦這些線下活動,那現在能辦線下活動了還不得迅速斂財?
近期被評割韭菜的演唱會就不少。比如去年年底曾軼可的演唱會,遲到半小時、打碟水時間一個多小時、拒絕粉絲請求、無視粉絲退錢要求、默然離開。粉絲覺得被韭菜,集體聲討維權。
而去年周杰倫在新加坡的演唱會也被爭議,作為專場演唱會,竟然有魔術表演?更過分的是有不少嘉賓助唱、讓觀眾“大家一起來”,然而周杰倫自己唱的卻沒幾首。粉絲調侃稱,他明明可以直接搶的,卻還是陪我們唱完了全場!
其實這種保貴不保質的操作也不僅僅是演唱會才有的了,陣容大縮水的音樂節、票價趕上一線大咖的脫口秀、一年比一年貴的話劇等等,都在迅速地斂財割韭菜。
所以啊,最后還是希望娛樂行業的各位從業者們,多出新作品,拿出誠意,回饋粉絲,前面那段時期大家都難,之后的新階段就一起努力吧。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