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地處常熟、昆山、太倉三市交界處,一個曾經閉塞的村莊,如今游人如織。“我們這里離昆山縣城只有20多公里,周末節假日從昆山來的人尤其多。”當地村民說。
50多年前,常熟蔣巷村還是一個偏僻鄉村,時任大隊書記常德盛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換”的口號,帶領全村艱苦創業,走出了一條“農業起家、工業發家、旅游旺家”的新農村發展之路。
蔣巷村村民們的住房。俞楊攝
農業讓村民們吃飽了肚子,工業帶來了村富民強,與此同時也出現了環境污染等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這也讓蔣巷人興起了給后人留下“綠水青山”的想法。在村里的生態區,常德盛老人回憶起上世紀90年代蘇南鄉鎮企業發展初期,“五小”企業盛行,蔣巷村也投資500萬元辦了個化工廠,投產僅兩個月利潤就超過百萬元,但后來村里寧可賠上400萬元也要把這個廠堅決關掉。老人說,沒有這個決定,就沒有蔣巷村的今天。”
伴隨著“農家趣味游”“田園風光游”“親子休閑游”等旅游產品的規劃落地,蔣巷村打好“以工哺農”“以農哺旅”的組合拳,目前年旅游收入已超千萬元。正值周末,不少家庭扶老攜幼前來休閑,還有不少昆山的企業組織員工在這里搞團建。雖然村里人口不足千人,但周末的蔣巷村熱鬧不減。
蔣巷村的生態農田。俞楊攝
2022年,蔣巷村全村總產值達10億元,村級穩定性收入2850萬元,人均可支配收入6.25萬元,人均股份制分紅1萬元,是遠近聞名的全國農村現代化建設示范村、全國文明村、國家級生態村。
“農民住在自己家里舒服,城里人過來看了心里羨慕。”談起村里的事,已經80歲高齡的常德盛依然干勁十足。(俞楊 白光迪)
關鍵詞: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