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國家一級演員”,是一種技術職稱,是目前國內文娛界最高的一個級別。這個級別的演員,不但可以拿到官方發的工資,更是一種實力的象征,是一種榮譽的象征,因為一般人真到不了“國家一級演員”這個級別。
不過,即便成為“國家一級演員”,也不一定就捧上了“鐵飯碗”,因為如果出現一些特殊情況,也是會被除名的。其中,有些演員被除名是咎由自取,但有的演員被除名,實在令人可惜。
(資料圖)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誰是咎由自取,誰又讓人覺得可惜。
首先,最讓人覺得可惜的是鞏俐。
因為一部《紅高粱》,鞏俐一舉成名。1992年更是憑借電影《秋菊打官司》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也就是影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三大國際電影節之一,所以這個最佳女主,在某些方面,含金量比奧斯卡獎的分量更重。
自此之后,鞏俐就正式踏上了她的獲獎之路,在國內,內地的金雞、臺灣的金馬、香港金像獎全都拿了一個遍。國際上,金熊獎、金獅獎和金棕櫚獎也全都被鞏俐拿到手中。
1997年開始,鞏俐更是成為戛納國際電影節的評審團成員。
可惜的是,后來鞏俐移居新加坡,加入了新加坡籍,所以被“國家一級演員”除名了。
為什么說可惜呢?不是因為鞏俐在電影界的成就太輝煌,而是她即使移民新加坡,依然也是愛國的。2018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因為某個挑梁小丑的不當言論,引起很多國人的不滿。當時,鞏俐也在現場,本來是作為壓軸的頒獎嘉賓,和李安一起上臺頒獎,但在聽到那些言論后,拒絕上臺。就沖這件事,就能證明鞏俐即便是新加坡籍,她也是愛著祖國的。
第二個不算可惜,但也不算咎由自取的,是李連杰。
關于李連杰的履歷,其實不用多介紹,大家都知道。因為一部《少林寺》年少成名,后到香港,拍了《黃飛鴻》《方世玉》《少年張三豐》《精武門》等一些列經典電影,成為當時唯一一個能在票房上,正面擊敗周星馳和成龍的電影演員。當然,他后來理所當然也成為了國家一級演員。
之所以被除名,李連杰和鞏俐一樣,也是因為移民,而且是同一個國家,新加坡。
為什么說鞏俐可惜,而李連杰不可惜,但也不算咎由自取呢?因為每個人都是自由身,其實移民新加坡也好,或者移民其他國家也好,都是自己的自由。而且,和其他演員不同,李連杰從來也沒有一邊高呼自己是中國人,一邊高呼愛國,利用這些賺中國人的錢。對于李連杰,他的定位其實就是一個好演員。
最后一個要說的被除名的演員,純屬是咎由自取,不但是咎由自取,大家看到他的某些言論,甚至恨不能趕緊封殺他,這個演員就是張鐵林。
和上面兩位一樣,張鐵林被除名,也是因為移民,他移民的是英國。移民其實無所謂,就像我們上面說的,每個人都是自由的,移民也是自由。但是,在某些言論上,張鐵林是真不如鞏俐和李連杰。
在接受采訪時,張鐵林曾說:“我們的文化博物館不太行,存在局限性,外國的博物館里展示的是全世界的展品,我們的博物館里展示的只有自己的東西。”
聽到這話,很多人都是一腦袋問號!外國的博物館里為啥擺滿了其他國家的東西,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嗎?還不都是搶來的、偷來的?英國博物館里那些精美的瓷器、玉器、字畫和各種各樣的藝術品是哪里來的,那全是搶的。
所以,對比另外兩位因為移民被除名的國家一級演員,張鐵林真可以說是咎由自取。
這三位,既然已經移民改了國籍,被除名自然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作為演員,好好演戲才是根本,不要有點名氣就飄。移民可以,移民之后發表一些沒文化的言論,那就別怪被人罵。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