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3歲時被診斷為患有神經母細胞瘤,曾一度被當地醫生判定只能活半年的楊小韻(化名),在上海醫生的救治下獲得重生,還參加了2023年高考。就在高考結束后不久,她還在家人陪同下,特地趕來上海市兒童醫院,看望曾救治過她的醫生。
在2023年高考結束后不久,患者(右二)在媽媽(左二)的陪同下,來看望救治她的醫生呂志寶(右一)和劉江斌(左一)。受訪者 供圖“非常感謝上海醫生為我提供的幫助,可以讓我平安健康地成長,順利完成了今年的高考,今后,我也想成為一名醫生!”6月28日,楊小韻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楊小韻來自江蘇,今年18周歲。在她4歲不到時,因腹痛、發熱等癥狀,家人帶她前往江蘇當地一家醫院救治,經診斷發現她患有后腹膜神經母細胞瘤,而且經轉移到了骨髓和多處骨骼,當時醫生告訴她最多只能活半年時間,治療費用也可能會很大。
楊小韻母親唐女士回憶,當地醫生的一席話,當時讓一家人都很絕望,“當時我坐上火車,手里還抱著女兒趕來上海治療,女兒的肚子越來越痛,還一直在冒汗。”
在小兒外科專家呂志寶教授、劉江斌等醫生的治療下,楊小韻在接受了兩次高強度術前化療后,控制住病情,并成功切除了后腹膜巨大腫瘤。據當時參與救治的兒外科醫生劉江斌表示,神經母細胞瘤是除了腦腫瘤外,兒童最常見的實體惡性腫瘤,絕大多數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在5歲以下,高峰期是1-3歲,甚至有新生兒期即可發病的患兒。目前,神經母細胞瘤仍是兒童實體惡性腫瘤中最為難治的腫瘤。
“神經母細胞瘤早期發病隱匿,有的患兒表現為腹部、頸部腫塊,或出現腹痛或胸痛,但約有一半患兒表現為全身癥狀,如貧血,營養不良,消瘦等。”呂志寶表示,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手段,還需要結合包括化療、放療、自體造血干細胞移植、免疫治療等綜合治療,在整個手術中,拿腹部神經母細胞瘤來說,腫瘤往往包繞后腹膜主要大血管如腹主動脈、腔靜脈、腎動靜脈等,手術風險很大。
歷經12小時手術,手術順利完成。術后,楊小韻還歷經了為期10個月的化療,效果都十分顯著。此后定期的隨訪,一直都沒顯示復發的跡象,直到18周歲參加2023年高考。
唐女士坦言:“上海醫生救治我女兒的這段經歷,對我女兒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了很大的影響,她也跟我們說,希望自己未來能學醫,不僅僅是幫助自己的親人,也可以幫助更多有疾病的人。”
楊小韻告訴記者,根據自己的高考得分,目前她填報的志愿是南京醫科大學康達學院,“考分493,沒能上臨床醫學的錄取線,但最終還是選擇醫療檢驗。”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