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洶涌的輿論面前,《中國好聲音》停播了。
對主辦方、制作方、參賽選手等各方而言,這都是一個巨大的損失。主辦方、制作方損失的是錢,參賽選手則損失的是機會。可一個本就不公平的賽制,一個本就是用金錢買路的賽制,它選出來的歌手,又何嘗不是另一種愚弄觀眾呢?
刀郎的《羅剎海市》從來都不是一個傳說,而是一個真實的世界。
【資料圖】
今天,隊長打算跟大家扒一扒《中國好聲音》背后的中美資本故事。1990年,李嘉誠的長子李澤楷創立“STAR TV”。這一年,李澤楷才24歲,初入商場,小試牛刀。創立“STAR TV”也不是李澤楷的本意,而是李嘉誠派發的任務,來鍛煉李澤楷的經商能力的。
這公司也沒做得很好,沒有什么著名的節目,但李澤楷還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大賺9億美元!為什么呢?因為公司剛剛成立3年,到1993年時,李澤楷就把STAR TV給賣掉了。STAR TV賣出了一個極高的價格,9.5億美元!換算成港元,僅這一筆,李澤楷就賺了上百億!為什么一家剛成立3年的公司,就能賣出9.5億美元呢?四個字可以回答:“大陸市場!”
當時,美國傳媒大亨默多克準備進軍中國,以香港為跳板,就收購了李澤楷的STAR TV。雖然STAR TV不值錢,但大陸市場的前景太廣闊了。香港的任何一家小公司,主要進軍大陸市場,就會擁有廣闊的市場潛力,從而推高估值。李澤楷的STAR TV本身不值錢,但大陸市場值錢,這才讓STAR TV賣出了超高價,李澤楷躺在改革開放的紅利上,就賺了上百億。
雙方一手交錢,一手交股權,STAR TV背后的母公司星空傳媒就成為了默多克控股的全資子公司,STAR TV改名為星空衛視。
可是,在新聞輿論領域,大陸這邊是以絕對的官媒為主導。從央視到地方衛視,從人民日報到地方小報,幾乎都是官媒所控制。默多克作為外資,想在大陸打開媒體市場,是非常難的。中國廣電總局在源頭上就掐斷了星空衛視在大陸的發展空間,只允許星空衛視在廣東地區播放,其他地區的頻道信號都是被屏蔽的。
而且,在播出內容上也有所限制,星空衛視被迫推出兩個版本,一個是大陸版,一個是海外版。大陸版僅限于廣東省,海外版的主要市場也就在香港、澳門和新加坡。原本廣闊的大陸市場,就變成了狹小的區域市場。沒有足夠大的市場,星空衛視就陷入了巨虧,每年都是虧錢的,全靠默多克的新聞集團補貼、輸血才能活下來,根本賺不到錢。
不過,在資本圈,產品賺不到錢,還可以靠股權賺錢。2009年,上海文廣總裁黎瑞剛創立華人文化產業基金。這是一只帶有國企背景的私募股權基金,主要發起方有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大眾集團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招商局中國基金下屬深圳天正投資有限公司等。從這些發起資本方就知道,這支產業基金創立的目的是振興中華文化產業,是以國資為主要推動力的。
黎瑞剛是該基金的操盤手和負責人。黎瑞剛的職業生涯也非常傳奇。他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碩士畢業后,就入職了上海電視臺。在這之后呢,他先后任職于上海市政府和上海文廣集團,擔任過上海第一財經傳媒董事長,現任CMC資本董事長、華人文化集團董事長。
在創立華人文化產業基金后,黎瑞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斥資7400萬美元收購星空傳媒53%的股權。這是一個非常便宜的價格。當初,默多克從李澤楷手里收購STAR TV時,花了9.5億美元,而黎瑞剛僅用7400萬美元,就買下了星空傳媒53%的控股權。為什么默多克愿意低價賤賣呢?因為虧太多了,一直持有就會一直虧,還不如賣了,甩掉這個包袱。
黎瑞剛拿下星空傳媒后,他就對業務做出了重大調整。媒體產業主要分為兩大塊,一塊是輸出端,另一塊是制作端。默多克賺不到錢,是因為他在輸出端被限制了市場范圍,無法在大陸市場上全面鋪開。黎瑞剛接手后,就不再局限于輸出端,而是選擇在制作端發力。為了給星空衛視制作節目,黎瑞剛就從東方衛視拉來了自己的老部下田明。
隊長說田明,大家可能都不知道。但要是跟大家說《中國達人秀》,很多人都有所耳聞了。這是東方衛視的一檔王牌綜藝節目,這個節目就是田明團隊制作的,他們還制作了《加油好男兒》等。
田明帶著自己的團隊,就整體打包加入了燦星文化。為什么會出現一個燦星文化呢?不是星空衛視嗎?這個燦星文化也是默多克集團創立的,是星空傳媒的子公司。燦星文化專門負責制作和生產節目內容,一邊可以放在星空衛視播出,另一邊也能賣給第三方。田明這個人也很勵志,從記者開始做起,一直做到了上海文廣集團的綜藝部總監,跳槽到燦星文化后,就被聘用為總經理。
他是2011年加入燦星文化的,2012年,《中國好聲音》就正式登陸浙江衛視了。這檔紅遍中國大江南北的音樂綜藝,就是田明團隊一手打造的。制作《中國好聲音》的,和制作《中國達人秀》的是同一批人。有了《中國好聲音》的成功后,燦星文化又制作了《中國好舞蹈》、《蒙面唱將猜猜猜》、《中國新歌聲》、《中國好歌曲》、《出彩中國人》、《蒙面歌王》。《舞林大會》、《了不起的挑戰》、《這,就是街舞!》等熱門綜藝。
燦星文化的合作伙伴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電視臺,另一種是優酷、愛奇藝等網絡平臺。收入也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分成模式,燦星文化拿70%,電視臺拿30%。據坊間傳聞,《中國好聲音》走的就是分成模式,燦星文化拿走廣告收入的70%,而浙江衛視只拿30%。另一種是付費制作模式,收取制作費,節目收入各占50%。
這么多節目中,最賺錢的就是《中國好聲音》了。《中國好聲音》的播出效果好不好,就決定了星空傳媒的業績好不好。
由于田明團隊表現過于出色,黎瑞剛為了留住田明等核心團隊,決心實施股權激勵。股權有哪里來呢?從默多克手里買過來。可田明等人沒有那么多錢啊,默多克就算愿意賤賣,那也得好幾個億的money,怎么辦呢?我們老說,從0到100萬很難賺,但從100萬到1000萬,就沒那么難了。
對黎瑞剛而言,燦星文化一年凈利潤好幾千萬,搞幾個億也就沒那么難了。《中國好聲音》不是捧紅了很多歌手嗎?把這些歌手都簽約到田明等人成立的經紀公司,不就有錢了嗎?他們一起成立了一家名叫夢響強音的經紀公司,把《中國好聲音》捧紅的歌手都簽約下來,然后找來一家上市公司——浙富控股,對其出售40%的股權,就一次性套現了8.4億,也就吃下了默多克手里剩余的47%股權。
到2022年12月29日時,星空華文集團成功登陸港股,上市首日市值179.96億港元。到這里,這批人就集體財富自由了。從這就可以看到,學新聞還是能賺錢的,不過得依賴于地方電視臺。沒有這些東西,就很難成功的。
因近日的輿論風波,星空華文股價從94跌到了56港元,但依然高于發行價。
很多人都對《中國好聲音》有誤解,它是一檔音樂綜藝節目,并不是一檔純粹的音樂競賽類節目。只要是綜藝,就必然存在賽制的不公平。賽制只是為了增加節目的刺激性和期待值,本質上還是綜藝為主,娛樂大眾。拿它當歌唱比賽來看,就誤會大了。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