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刊| 總第3343期
神話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云》內地公映一月有余。截至8月29日,影片累計票房已達24億元。
金碧輝煌的朝歌城王宮、制作考究的商王盔甲、做工精細的各類兵刃……這樣一個令人著迷的電影世界,美術團隊如何將其構建完成?
(資料圖)
關毅(左)、趙首藝
近日,一幕空間舉辦“《封神第一部》戲用道具美術設計沙龍”,邀請影片的戲用道具美術指導/美術設計趙首藝、道具師關毅出席。他們在現場分享了有關美術設計、道具制作的幕后創作經驗。
饕餮是朝歌的圖騰
《封神第一部》改編自明代小說《封神演義》。電影就是將文字視覺化,電影美術設計則是視覺化的第一步。
影片中的時代處于三千年前的商朝末年,所有的道具都是從零做起。小到簪子,大到馬車,都需要美術指導設計出樣式,然后由道具師帶領工匠制作完成。
電影道具可以分為陳設道具和戲用道具。桌椅是常見的陳設道具,它們只是作為場景的一部分出現。戲用道具參與到電影敘事,對電影劇情起到推動作用。
比如片中妲己(娜然 飾)自殺用的簪子,就是戲用道具。
美術設計趙首藝表示,他在2017年4月進組,當時導演已經對美術視覺有了系統化構思。譬如都城朝歌和東西南北四大重鎮,這五方勢力均有各自的圖騰。朝歌的圖騰是饕餮,東魯的圖騰是蟠螭,南方鄂州的圖騰是象,西岐的圖騰是鳳鳥,北方崇州是虎。
五方勢力還需要有各自的底色。商朝尚白,所以朝歌一方以白色為底色。四大伯侯的勢力底色,按照五行“甲乙東方木、丙丁南方火”的說法,相繼確定了東方綠色、南方紅色、西方黃色、北方黑色的底色。
趙首藝要在此基礎上設計出各方勢力的圖騰紋章。《封神第一部》的故事主要發生在朝歌,饕餮就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圖騰元素。饕餮的紋章前后設計了半個多月,幾經修改調整,最后由導演烏爾善確認定稿。
左起紋章:虎、蟠螭、饕餮、鳳鳥、象
緊接著,趙首藝要把圖騰元素融入到各類道具之中。商王座背后的饕餮屏風是重要的陳設道具,高大精美的饕餮屏風襯托在商王身后,給影片帶來一種莊嚴肅穆之感。
趙首藝闡述道,這扇屏風是龍德殿的視覺中心,龍德殿又是影片中的重要場景。他知道責任重大,為此他翻閱了大量的史料從中汲取靈感。
他以饕餮為核心元素展開設計,屏風的中心就是饕餮之首,饕餮的下方是一只玄鳥,玄鳥下方是九鼎的圖案。玄鳥在傳說中創造了商王朝的祖先契,九鼎是王權的象征。
屏風中心區域確認之后,四周的圖案內容是根據商朝創立的傳說,以及“商朝十一征”“商湯滅夏之戰”等戰史構成。饕餮屏風一方面彰顯出商朝的過往輝煌,另一方面對朝堂之上的百官起到震懾作用。
影片中的饕餮元素隨處可見。屏風之外,殷壽(費翔 飾)的胸甲、宮廷樂器、侍衛兵器的裝飾圖案,處處都能見到饕餮的身影。饕餮元素構成了朝歌的美學系統,對影片的敘事起到了氛圍烘托的重要作用。
四大伯侯的服飾,以及所屬軍隊的著裝,都是圍繞各自的紋章和底色展開設計的。不過,四大伯侯的軍隊在第一部中沒有正式登場,觀眾可以期待第二部、第三部中姬發(于適 飾)率領起義軍隊反抗商王的場景。
道具師也要參加訓練營
趙首藝的道具美術設計完成了第一步,然后是道具師關毅率隊將設計圖做成實物。
關毅表示,觀眾都知道《封神》劇組有演員訓練營。其實,劇組中的道具制作團隊也有訓練營。因為道具組有的人擅長泥塑、有的人擅長木雕,劇組要讓大家建立起對商朝青銅文化和視覺審美的共識。
拿到饕餮屏風的設計圖之后,關毅先是做了一個縮小10倍的模型。道具組同趙首藝一起確立了造型細節之后,再按照1:1的比例把屏風框架制作出來,然后由道具師逐一去雕刻屏風中的圖案部分。屏風的制作過程中,趙首藝和關毅還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圖案微調,以求達到更好的效果。
《封神第一部》中的兵器是道具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要角色幾乎都有自己的專屬兵器,譬如殷郊(陳牧馳 飾)的鬼侯劍、比干(王洛勇 飾)的挖心劍、姜王后(袁泉 飾)的短劍等。
趙首藝表示,挖心劍最初是美術指導葉錦添勾了圖,然后由他進行了細化。劍身像是一個心形的形狀,仿佛是兩把劍組合而成,中間是一個血槽。挖心劍給人一種精致又危險的感覺,漂亮的外觀并沒掩蓋它的兇器本質。
關毅回憶,這些兵器道具的制作非常繁復,每件重要兵器都有獨特的形狀和外觀,有的劍身上布滿了精美的花紋,雕工要以非常細膩的手法才能完成。
趙首藝解釋,烏爾善導演對道具制作的要求非常細致,他是考慮到觀眾首先會在大銀幕上欣賞這部影片。
一把劍、一件胸甲,平常看起來不顯眼,放到IMAX那樣的巨幕之上,道具的細節會被放大呈現。所以,《封神》這樣追求細節極致的影片,只有在大銀幕上才能看到最佳的效果。
趙首藝專門提到了片中玉鉞(yuè)的設計。這是商王殷壽手握的一個權柄。他認為,影視劇中的紂王通常就是佩戴一把寶劍,難以顯示出王者的地位。
他參考了良渚遺址出土的玉鉞,以玉和金屬的材質融合,添加了羽毛等配飾,設計出專屬于殷壽的玉鉞,輔助演員表現君臨天下的氣勢。
影片中每一處場景的道具選用都經過深思熟慮,有很多觀眾不易察覺的細節。比如,質子旅在龍德殿跳戰舞的一段戲,質子們所用劍與盾都是木制的。
趙首藝表示,木制劍盾一方面是出于對商王帝乙(許還山 飾)的安全考慮,質子們帶著真兵器靠近商王不符合劇情邏輯;另一方面,木制劍盾撞擊發出的聲響轟鳴澎湃,更符合氛圍要求。
影視劇中的道具通??梢苑磸褪褂谩H欢?,《封神》系列獨特的神話設定和久遠的年代背景,決定了影片中的道具都要專屬打造。劇組海量的道具需求,完全依靠手工制作,難以按時完成。
關毅表示,劇組引入了先進的3D打印技術。道具師可以將部分道具制作出原型,然后將原型道具掃描到打印系統進行精雕。這樣的技術支持,加快了道具組的工作進度。
影片中很多看似電腦特效構建的畫面,實際上都是實物道具拍攝。比如殷壽登基大典那一段戲,碩大無比的玄鳥模型令人印象深刻。玄鳥的骨架,由濰坊的一位風箏非遺傳人制作。
關毅回憶,這只玄鳥需要8個人同時操作,才能演繹出展翅翱翔的效果。但是,第一次拍攝的時候,玄鳥模型太重了,演員無法靈活使用。道具組開始給玄鳥模型減重,把很多裝飾去掉,然后對一些部位進行鏤空處理,演員才能自由操作進行表演。
還有一個使用難度較大的道具,是天子戰車。這是一輛能夠同時驅使六匹馬的大型馬車,又名“天子駕六”,凸顯出商王至高無上的地位。馬車參照古代文獻記載和文物造型來設計完成。
關毅坦言,他是第一次制作如此大體量的馬車。一開始,馬術指導看到這樣的大型馬車還覺得跑不起來。關毅就先套上兩匹馬進行測試,結果馬車可以實現流暢運行,之后就逐步訓練六匹馬拉車進行拍攝。
《封神第一部》是系列的開篇之作,觀眾目前只是看到趙首藝、關毅三分之一的工作成果。后續兩部《封神》中會有更為壯觀的場面,以及更多角色和陣營登場,電影美術設計的效果呈現值得期待。
【文/崔汀】
家人們,請給影視獨舌標星號↑↑↑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消息
↓↓↓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