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晚,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正式拉開序幕,開幕影片是由丹麥導演比利·奧古斯特執導,劉亦菲以及埃米爾·赫斯基領銜主演的《烽火芳菲》。這部以二戰期間真實故事為創作原型,講述美國飛行員迫降浙江后,當地軍民竭力營救美國飛行員的真善美故事的影片,難以博得開幕式現場的滿堂彩。劉亦菲在片中挑戰性地出演了一位農村婦人,呈現出了她不同于以往的銀幕形象。只是她依然顯得“仙氣十足”,讓她的表演缺乏說服力。并且影片在質感上的欠缺以及情節上的設計,讓劉亦菲在電影中只有少數幾個閃光片刻。在更多的時候,看起來更像是她在完成導演交待的任務。
在影片放映前,出現了一段插曲——在開幕儀式結束時,幾乎在主持人剛剛宣布的那一刻,全場觀眾哄然起身,紛紛離場。主持人在臺上也有些茫然,在幾分鐘的無序狀態后,等主持人再說:“請大家欣賞開幕影片”時,為時已晚。最后,上海大劇院里只留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觀眾觀看開幕影片。需要說明的是,參與開幕式的來賓大多趕場前往各個“XX影業之夜”,因此有此情況也在所難免。不過在不遠的大光明電影院,也有一場放映,并且有影片主創出席。
說回電影,《烽火芳菲》這個片名顯然沒有影片英文片名“Chinese Widow”(中國寡婦)直白簡潔。不過,這四個字也相對準確轉達除了影片的中心元素,至少是中國觀眾最容易關心和好奇的兩大元素:“烽火”(戰爭題材)與“菲”(主演)。如果讓中文片名和英文片名相結合,或許更能引發觀眾的熱情。
本片首次見諸媒體是在2015年底,當時影片片名還叫“營救飛虎隊”,主演是余男。影片是根據一段真實的歷史故事改編的。
在1942年著名的“杜立特轟炸東京”行動中,美軍16架B—25轟炸機在完成轟炸東京任務后,由于不熟悉航線,加上天氣惡劣、油料耗盡,16架轟炸機均未能在中國機場平安降落,而在浙江、江西、福建、安徽等地迫降或墜落,被中國軍民營救。其中美國電影人曾經根據其中一名成員的經歷改編而成了《東京上空30秒》這部影片。
《烽火芳菲》講述的則是這次行動中,在浙江衢州迫降的3號機成員發生的故事。歷史上,他們一行4人得到了當地百姓的幫助,抵達安全地點。隨后4人選擇留在中國繼續作戰,加入當時陳納德上校的中美航空志愿隊——飛虎隊。
電影中,這段歷史故事被改編成了由埃米爾·赫斯基飾演的美軍飛行員在跳傘后遇到了劉亦菲飾演的村婦,在日軍的追捕下經由當地游擊隊的無私保護,得以安全前往重慶。
影片從埃米爾飾演的飛行員回憶自己被救經歷而展開。在空襲東京后,他和機組成員幸運地躲過防空炮火和敵機追逐,歷經惡劣天氣飛抵中國大陸。浙江當地的衢州機場將其誤以為是日軍戰機而關閉了機場,導致機組成員被迫跳傘。劉亦菲飾演的英是一位江安小鎮中的婦人,以紡絲為生,育有一女,丈夫則戰死在南京戰場。
墜落的轟炸機和流亡的美軍飛行員,打破了小鎮的寧靜,也引來了憤怒的日軍,帶來了殺戮和恐懼。故事的走向也顯而易見,飛行員躲藏在英的家中,他和英以及她的女兒之間的關系也從敵對到緩和,直至產生愛情。英的寡婦身份和輿論的壓力,都加劇了故事的矛盾程度,讓這個飛行員的闖入,更帶上了對于封建禮教沖擊的意義。
這樣的故事類型很容易讓人想起諸如《黃河絕戀》、《紫日》甚至是《紅櫻桃》這樣的同類作品,但是在本片在獨特性和風格上,并沒有太過于出眾之處。
本片導演比利·奧古斯特是丹麥的電影大師。1988年,他執導的影片《征服者佩爾》摘得第四十一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和第六十一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1992年,由伯格曼擔任編劇、比利·奧古斯特執導的《善意的背叛》,在第四十五屆戛納電影節再度榮獲金棕櫚最佳影片獎。很難說是他的導演藝術在拍攝本片過程中產生了急劇的變化,不過《烽火芳菲》在情感上和敘述上都顯得流于表面,只有少數幾個時刻能讓人想起這位導演的光輝履歷。
比如在飛行員和英一家慢慢建立信任的生活過程中,有一天晚上,兩人發生了爭執,在和解后,英提出可以讓飛行員打水擦洗身子。此時電影節奏上進入了一個情緒較為平緩的區間。一道虛掩的門隔開了英和飛行員,鏡頭變換到英的視角,她看到了飛行員裸露的身子。一束光打在英的臉上,她的眼神中映著光芒。一明一暗,這樣于無聲中營造矛盾,并且賦予象征意義的手法,看得出大師風采。
在編劇上,飛行員教英的女兒吹口哨吹《楊基歌》(美軍軍歌)就是一個比較巧妙的設計。小女孩在學校無意中吹起這段旋律,引起了實為游擊隊成員的學校老師(余少群飾演)的注意,才得以最終成功營救出飛行員。
事實上,單從劇本和故事層面上看,《烽火芳菲》具有所有那些可以成為“全球性佳作”的主題和戲劇沖突:平靜的村莊和戰場、中國婦人和美軍飛行員、營救與犧牲、邪惡的侵略者和不屈的人民……劉亦菲在表演中的確表現出了角色應有的外表柔弱但內心堅強的形象。她的外貌和與生俱來的氣質,讓她飾演英這樣的一位在戰火中的女性的角色相當適合。只是,無論是影片帶有濃重翻譯腔的臺詞,還有情節推進時候的突兀感,讓她的表演痕跡加重,并不自然。片中小女孩角色的扮演者的表演更加生澀。她念對白時的神情,讓人想起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某些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