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反轉的設計之精妙令人心頭一顫。
另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可謂祝枝山。這個祝枝山跟陳百強演的祝枝山——或者說,和歷史上被渲染的祝枝山一樣,其愚蠢的舉止和浮夸的表情令人心里瘙癢不已咬牙切齒卻又只能搖頭聳肩無可奈何。扮演者以其看似夸張實質微妙的表現方式,由一而終地詮釋了這一角色。不過雖然在近年影視和藝術作品中,祝枝山都被冠以各種愚蠢無知的負面形象,實際上這是不符合真實歷史的。
其實這部網大里想表現的遠遠不止無厘頭和搞笑。簡直就像周星馳的電影一樣,初看捧腹,再看深思,三看流淚。它還引申出了很多想引導觀眾去思考的點。比如,最大的特點/疑惑是,為什么這部戲里只有唐伯虎是說粵語的,而其他都無一例外地用國語配音?因為現在香港影視已經遠不如十年前輝煌,失去了當初的統治力和影響力。在保持本我和實現自我的問題上,顯然本能地選擇了后者,這是萬物不變的規律,港片也不例外。為了迎合大陸觀眾保證票房,不得不用國語套住他們的心。所以我們后來在電視上看到的周星馳,都是石班瑜,而不是周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