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用人的原則,具有"既重才,又忌才;既用人,又疑人"的雙重性。加之曹操有識人之明,認為司馬懿為人,"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而司馬懿的相貌,嚴整威嚴,長著一雙像鷹一樣犀利的眼睛,曹操知其"有雄豪志"(《晉書宣帝紀》)。因此,他對司馬懿的猜疑,始終不能釋懷。
當他聽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時,就把他召來,先讓他朝前走,然后讓他回頭。司馬懿居然能臉朝后旋轉90度而身不動。相書上說,有狼顧之相的人,不是奸臣就是國賊。曹操又曾做夢,夢見三馬同槽,很犯忌諱,心中始終有疙瘩郁結。就對曹丕說:"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于是便想趁早把司馬懿解決掉,只是由于曹操太惜才了,遲疑不決,再加上曹丕跟司馬懿的關系很鐵,多有美言,司馬懿才得以幸免于難。
司馬懿為曹操所深忌,只能勤勤懇懇地工作,韜光養晦,明哲保身。"于是勤于吏職,夜以忘寢,至于芻牧之間,悉皆臨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曹操進封魏王后,立曹丕為太子,司馬懿升任太子中庶子,與陳群、吳質、朱鑠同列為曹丕的"四友"。為曹丕所信任和倚重,是曹丕智囊團的關鍵人物。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朝野危懼,司馬懿管理喪葬諸事,內外肅然。不久,曹丕威逼漢獻帝禪位,想急不可待地受詔時,司馬懿建議曹丕謙辭推脫,以示謙卑處下,使曹丕在很大程度上免除天下怨謗,爭取了人心,從而鞏固了魏國的社會根基。由于司馬懿為曹丕"篡漢"出了大力,所以曹丕代漢后,司馬懿受封河津亭侯,任丞相府長史,又轉為督軍御史中丞。參與軍事,為曹丕屢出奇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