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問快答
Q:《逆時營救》中三個媽媽同框的戲份是一天拍完的嗎?
A:三天,先拍的弱雞,再拍的黑色,最后拍的是自己自爆的那個。
Q:有為北齋(《繡春刀Ⅱ》)這角色做前期準備嗎?
A:沒有。演完我其實還蠻想畫畫的,但是沒時間。
Q:現在刻意縮減工作量是為了更多陪家人嗎?
A:一定是有原因、有關系的。
Q:現在見小糯米的頻率大概是多久一次?
A:一有空就去(香港)。
Q:生完小糯米如何保持體形的?
A:因為信仰,我個人本來吃肉就比較少,海鮮我也不吃。
三餐到點就得吃,因為我怕餓。絕不控制(飲食)。
Q:嘉行傳媒之前被估值50億,作為旗下藝人你是什么反應?
A:沒覺得這個事跟我有什么關系,就挺好的,(歡呼狀)啊棒棒!
冪 秘
爸爸原意給我起名叫“楊洋”
楊冪的“冪”在人名中算是少見的,在數學語境下它表示乘方運算的結果,是代數中的概念。一般學生從初中才開始接觸“冪”的相關理論和代數式,到了高中代數,學生們開始接觸冪函數——這也就是網友給楊冪起昵稱“楊函數”的原因了。
其實在年幼時,楊冪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是什么意思,旁人問起,她便甩鍋:“我爸起的。其實也不是我爸起的,是我家鄰居起的。”感謝鄰居,不然按照楊冪父親的原意,是想叫她“楊洋”的——“就跟現在特火的那個楊洋名字一樣。因為我爸爸姓楊,媽媽也姓楊。”吐槽父母起名時的隨意,楊冪也絲毫沒有客氣的意思:“我家沒什么文化,不是說起名叫楊洋沒文化,是我們家比較懶動這個腦子。”
雖然名字里有一個數學概念,而且楊冪在《真正男子漢》中也展現出了驚人的數字記憶力,但她說自己的數學成績并不好:“小時候數學非常爛。我的數字能力在整個家族中是個弱雞。”她對數字的記憶力更多的是天賦和興趣,她的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寫滿了數字,“對別人的星座、生日、電話號碼會非常敏感,別人的生日星座,一次就能記住。我手機里都不存名字,給身邊的人打電話都是直接撥電話號碼。”
京 妞
小時候自己好萌啊,小臉圓嘟嘟
近段時間楊冪幼年的一些影像資料被網友們翻了出來,一個是在《武狀元蘇乞兒》中扮演周星馳的女兒,“《武狀元蘇乞兒》是我上大學的時候看見的,趕緊問我媽,是我嗎?我媽說,是啊。”另一個就是“北京腔兒童教學視頻”,她跟大家一樣是在微博上看到的——通過搜索自己的名字。“真的不記得了。小的時候在兒童電影制片廠青少年培訓班上課,經常會有導演來挑小演員,時常被挑去客串。現在家里還有小朋友一塊錄節目的合影,但不知道錄的什么東西,那段記憶完全一片空白。”見到兒時的自己,楊冪捂臉扮少女狀,“看到小時候的自己好萌啊,怎么會有這么萌的女孩子?小時候臉圓嘟嘟的。”
楊冪生于北京市宣武區(已并入西城區),是徹頭徹尾的北京大妞。但是在進入北京電影學院之后,她的北京腔就慢慢被普通話換掉了。“臺詞老師老說,我們班那個南城的。實在是那時候被他抨擊得太多了,所以刻意地改變了一下說話方式。現在劇組里如果不了解我的人,一整部戲下來都不知道我是北京人,因為我說話沒有北京腔。不過我在家里跟我爸我媽說話是(典型北京腔),出來就不會。口音來去自如。(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