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中北齋的畫作,也成為影迷解讀影片的切入點。尤其是那張黑公雞啄蟈蟈的畫,更是彰顯出沈煉、北齋、乃至魏忠賢三個角色之性格。有觀眾解讀黑公雞是魏忠賢,蟈蟈是沈煉。更有人認為雞與蟈蟈的設定,影射了魏忠賢的身份特征(蟈蟈音似“公公”),所以北齋的畫才成為當時的違禁品。對于這幅畫的設定,路陽導演也有自己的解讀:“其實沈煉看到的是黑公雞前面的蟈蟈,蟈蟈斗公雞。沈煉有點感同身受,面對強大力量的一個弱小的形象,但是還在戰斗。他覺得那個畫是他的世界里沒有的東西,是一種很有生命力的,很自然生長的東西,不是他們規則下體制下人人都想辦法掙扎的世界,他很向往。”
除卻大量細節,影片結尾幾場戲的設定也成為觀眾熱議的焦點。尤其是片尾大戰之前“逃亡小分隊為何不過了吊橋然后砍橋逃走”的Bug質疑,更是從影片點映開始就不曾間斷。影片公映后,更有大批網友在微博上就此問題征詢路陽導演。其實早在首映當天,路陽導演就已對這一設定給出解讀:“我們搭那座橋的景就重9噸,實際上只會更重。我們也看到最后沈煉還是砍橋了,但那需要時間。在后有追兵,前有攔截的情況下,沈煉需要充裕的時間才能完成砍橋工作。而最后他砍橋時,是在陸文昭(張譯)、裴綸(雷佳音)、丁白纓(辛芷蕾)三大高手聯手掩護的情形下,才能成功。”除了導演的解讀,更有大批女性觀眾浪漫的認為:“沈煉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給心愛的女人爭取時間。這不是Bug這就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