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此,我們收集了行業內一些老師的解讀和分析,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焦慮,減少對事件的誤解:
中科院林春老師:
“職業還在,只是國家退出職業鑒定而已。”
中社聯心理委員會林平光老師:
“失去這個“師”不可惜,
關鍵是熱愛心理工作的心”
心理咨詢師群體從郭念鋒老師開始建立,至今過百萬人從業,對我國的心理健康事業貢獻巨大,但國家從未給它找過“娘家”——主管部門。
盡管如此,但凡在心理服務行業成功的個體和團體,都是以自我奮斗積極進取、加上專業精神和持之以恒,心理咨詢師這個人社部的“牌牌”已經不重要了。
由于歷史原因,不可否認大部分考證者并不是為了從業,而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隨機從業”者不在少數,加之國家從來就沒有讓這個行業“坐正”,它從來就不是“準入制”的類別(醫生、律師等屬于準入制)。
失去這個“師”能有多可惜,就不能做自己熱愛的心理工作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