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在密閉的酒店房間內醒來,發現他的情人死了,而房門和窗戶都是緊鎖的。從這個假設出發,他會設計出一些人物,并讓這些人物主動來推進故事的發展走向。接著就進入了故事的后五分鐘,知道了故事的結局如何,再去搭建橋梁。導演自己也承認,他為了吊足觀眾的胃口,也會故意設置一些反轉進來。所以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會有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感覺。“牽一發而動全身”,修改一個小的細節,就可以推翻整個故事。這才是《看不見的客人》最有趣的地方。所以對于“我早就知道結局了所以電影很無聊”這種說法我并不認同。
每個電影都會有一個主題。主題從劇作方面來講,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就是影片究竟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從這個主題出發,《看不見的客人》講述的是一個成功男人被指在密室酒店中謀殺了自己的情人。
而第二種關于主題的解釋,更為深刻一些。它可以被理解為導演想要表達的內容是什么,他想要通過影片傳達給觀眾什么樣的東西。當然這樣的價值觀,并不是講述一個大道理,那就淪為說教劇了。在《看不見的客人》中,我能感受到導演想向觀眾表達“凡人也可以打敗權威,獲得最終正義的勝利”這樣一種觀點。正是由這樣的核心價值在,電影給我的驚喜程度就遠遠超過了懸疑的過程以及謎底解開本身。不為了懸疑而懸疑,故事才會有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