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多年前
安迪•沃霍爾說
“每個人都有15分鐘的成名時間”
也許很多人不信!
但這句“留給媒體時代最樂觀的寓言”卻一再被驗證。
15分鐘不是物理時間
指的是機會!
對于新媒體文字創作者而言
這種機會更可謂“一生能有幾回?”
1999年,年僅17歲的韓寒,在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憑《杯里窺人》一文獲得一等獎并一舉成名,自此之后似乎再無第二人如此成功。
2016年,一直靠寫作為生、但10多年來一直“默默無聞”的咪蒙憑《致賤人》等文章徹底爆發、席卷全網,據說超2億人看過她的文章,時至今日,咪蒙成為時下新媒體內容創業時代最為成功的代表之一。
咪蒙的成功,讓3000萬+(據第三方不完全統計)新媒體從業者尤其文字創作者看到了“再小的個體,也是品牌”的希望之光,但到2017年的今年,大家耳熟能詳的成功者又有幾個呢?超60%的新媒體人掙扎在月收入僅6000元左右的溫飽線上。
你沒有才華、寫的很差嗎?
你不夠努力、沒見過凌晨5點的晨光嗎?
不一定!
你缺的是那15分鐘的成名時間
你缺的是機會
你缺的是抓住機會的勇氣....
或許是作為文字創作者 “出人頭地”機會寥寥的感同身受,咪蒙聯合vivo手機,首開先河,做了件可以載入新媒體時代史冊的事——2017年5月下旬,咪蒙在自己的公號上特別宣布舉辦“新媒體創作大賽”。咪蒙說,策劃這個活動的初衷,就是想讓有夢想的人,回歸夢想,也想通過這個大賽,去鼓勵更多的人,給他們更多的可能性。
007看到這個大賽的時候,一下就想到了“韓寒1999全國新概念作文比賽”,幻想像韓寒一樣一夜成名。因為牛頓說過“我之所以看的更遠,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換做咱們公關營銷的專業術語來說就是“傍大款”,總比你一個人埋頭碼字成功的更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