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沖出島鏈的遠海訓練中,空軍飛行員與國外戰機斗智斗勇的驚險經歷還有很多。
南都:片中李晨扮演的飛行員吳迪,在現實中有原型嗎?
張力:藝術就是把最典型的東西集中呈現。塑造李晨扮演的吳迪這個飛行員角色時,導演編劇查遍了所有公開報道過的飛行員資料,像“金頭盔”飛行員蔣佳冀、顏鋒,“金飛鏢”飛行員王立等,有的還專門進行了采訪和座談。吳迪的身上,都有他們的影子。
空天作戰是這部戲的最大看點
南都:作為軍方編劇,你們在整部電影中做了哪些把關,如何保證空戰電影的專業性?
張力:空軍作為電影第一出品方,全程參與了策劃指導和把關定向。事實上拍一部現代軍事題材的空戰電影并不簡單,要真正做到政治、軍事、藝術、市場的有機統一難度很大,創作劇本一開始就要面對如何在軍事保密規定的范疇內發揮藝術想象力,如何保證外交、軍事、政策邏輯的合理合規,除了遵循藝術規律,還涉及多個領域多個專業的深入研究和前沿把控,非常考驗一個團隊的綜合能力。
2015年下半年,春秋影業和空軍達成初步意向合作這部電影,我們花了三個多月創作劇本初稿,然后報電影局立項,再報外交部審看,當時立項公示的片名叫《霸天狼》。
為了嚴格把握好電影的專業品質,空軍安排了12名專家組成的軍事顧問團,一起就裝備、作戰、訓練和外交等層面的合理性進行反復討論,在劇本創作、實地拍攝、動作設計等細節方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為這部電影既好看又耐看一路保駕護航。
畢竟是國內第一部現代空戰片,很多領域都是開創性的工作,首先的難度是讓地方的主創建立對空軍的基本認知和感情。
一開始討論中,地方幾位編劇一舉例都是幾部外國空軍電影的銀幕形象,一上手就是幾個單兵趴在地上單打獨斗的線性思維,怎樣讓大家建立一個“空中敘事的視角”和“體系作戰的思維”是一直困擾軍方主創們的難題。
我們經常在討論時大喊:我們拍的是中國空軍,不是外國空軍,拍的是空中的故事,不是地面的故事,所有的戲劇沖突應該在空中發生、在空中解決,任何照搬過去的陸地思維去拍攝很難行得通。耳目一新的空天作戰,是《空天獵》這部電影的最大突破和最大看點。
萬米高空完成近距離空戰航拍任務
南都:空中飛行拍攝不同于普通陸地拍攝,在真實還原空中激戰場面,攝影師如何在萬米高空完成近距離空戰航拍任務?
張力:在拍攝前期我們帶著攝影團隊到部隊做過好幾次測試。面對空中各種特級飛行和戰術動作,一開始攝影師捕捉不到畫面,特別離飛機近了以后,沖擊波帶來的巨大轟鳴聲,人壓根沒法工作。
去年珠海航展期間,導演李晨帶隊去試拍,我們協調把戰機觀摩區打開,讓攝影團隊選擇最佳位置測試拍攝,劇組又在周邊民居樓頂上租了一個片區,近距離拍攝戰機飛行表演,不斷積累經驗。
拍攝團隊真正到了空軍部隊后,協拍的空軍飛行員跟攝影師會在拍攝前,提前兩天甚至一個禮拜共同研究飛行計劃和保障細節,具體到何時何地何種姿態飛行,是雙機還是單機,掛載什么彈藥,必經的地貌地形和攝影機的調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