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設想,如果將章子怡的人生拍成電影,你是導演的話安排開場的鏡頭會是怎樣?
我想無論是誰當導演,都不會避開章子怡的1998年,那一年19歲中戲學表演的女孩兒被張藝謀選中參演《我的父親母親》,這個女孩兒學過芭蕾,身形瘦小,但是眉眼間已經有了些許狠勁兒。
就像她多年后講的那樣,十九歲時的章子怡,拍哭戲的時候還無法熟練的調動情緒。
如果按照順序那就改講《我的父親母親》上映后,橫掃各大電影節風光無限之類的,但是橘子君偏不,這樣不就都被你們猜到了套路。
猜到就猜到吧,來來來,我們講一下順時章子怡的2008年。
那時,距離第一部電影已經過去了十年之久,這一年,章子怡出演了陳凱歌導演的《梅蘭芳》中的“孟小冬”,并憑借這個角色第二次拿到了華表獎優秀女演員。
十年之間,她走過的紅毯上過的雜志不計其數,兩度榮獲奧斯卡,四次登上《時代周刊》,說她是“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張藝謀說他是同輩女演員中地位最高的那位,就連李安都說她是“祖師爺賞飯吃”。
《臥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藝妓回憶錄》,優秀的電影一部一部,被鏡頭鐘愛的臉演活了一個個角色。
尤其是《藝妓回憶錄》,直接讓章子怡在好萊塢站穩了腳跟。楊紫瓊、鞏俐和章子怡三個人真的是美得各有千秋啊。
當然,故事講到這里,就并不只有鮮花和掌聲了,《藝妓回憶錄》里飾演日本人在國內引起了爭議,章子怡的戀情也是兜兜轉轉,是大眾茶余飯后的談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