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導致一些演員“天價片酬”的原因,58.6%的受訪者認為是影視行業長期處于失衡狀態,缺乏非理性發展;51.2%的受訪者認為是投資方急功近利,期望賺快錢;41.4%的受訪者則認為是粉絲經濟發展過度;30.7%的受訪者認為是好演員數量過少讓流量明星價格上揚;11.7%的受訪者則認為是觀眾的欣賞水平還有待提高。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分析,演員“天價片酬”一方面是因為影視娛樂業目前發展速度較快,大量資本涌入其中,形成了資本供給和人才供給短暫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當前影視娛樂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粉絲經濟,這就使得投資方不斷尋求更多粉絲流量的明星,從而形成結構性的不平衡”。
如今,在演員片酬的價格體系中,有“超一線”、“一線”的劃分。劃分標準主要是演員拍攝電影帶來的票房數以及拍攝電視劇帶來的流量。
張陽陽認為,“天價片酬”的受益者是流量演員和明星,但并不該把原因都歸咎于他們,“演員演技固然重要,但影響力和人氣也不是不重要。一些流量演員盡職盡責,只是眼下演技還不夠扎實。”張陽陽覺得,流量演員明星是被資本推動,才形成了高片酬現象。
演員片酬該與哪些因素掛鉤?60.3%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演技和群眾口碑,54.7%的受訪者認為是拍攝期間演員盡職程度,47.5%的受訪者認為是劇組整體制作經費,34.9%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的社會影響力,19.1%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資歷。
84.4%受訪者支持四協會聯合發布的限制片酬條例
“規范演員片酬、簽約規則,制定相關政策,不但不會打壓演員,反而更加有利于他們的發展,使演員專注于提升專業水平。”李明說。
調查中,84.4%的受訪者支持本次四協會聯合發布的限制片酬條例,11.6%的受訪者態度一般,4.0%的受訪者不支持。
魏鵬舉認為,《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是針對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片酬的一個臨時性限制。“在短期內,限酬令對規范快速發展的影視市場有一定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過渡性的手段,它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