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先來看看第一期的內(nèi)容!
《國家寶藏》第一期的主角是故宮博物院的三件寶貝。第一件藏品是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前段時間故宮為千里江山圖舉辦特展,故宮文創(chuàng)還出了一系列的周邊。真"墨色勾山石,青綠施重彩"。
第二件藏品是清乾隆的各種釉彩大瓶,也稱"瓷母"。直觀印象就是很紛繁復雜,但是從一側(cè)面也是中國傳統(tǒng)制瓷工業(yè)之大成(總之制作難度很高就是了),或許就如乾隆所說,這個審美是為了體現(xiàn)大清國力強盛。
第三件藏品是石鼓,因形似鼓得名石鼓,石體上大篆體718個文字現(xiàn)僅存327個。石鼓上刻的文字稱為石鼓文。石鼓文是我國最早的石刻文字,狀若"倉頡之嗣,小篆之祖"。就書法層面來說,石鼓文屬秦文大篆類,介于西周金文和秦小篆之間,又稱"籀書",是我國文字發(fā)展鏈條上的重要一環(huán),也有人說是今天漢字的"祖宗"。
總之,第一期節(jié)目可以說是好評滿滿。看了《國家寶藏》之后,有網(wǎng)友評論道:"央視出品才能擔得起'你爸爸就是你爸爸'這句話。"的確如此,在紀錄片這一領域,央視的能力還是不容置疑的。不少我們耳熟能詳且好評如潮的紀錄片都是來自CC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