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以神話與現實、想象與寫實交織而成的詭異絢爛場景為構圖,極具文化內涵,為中國現存最早的描寫西漢當時現實生活的大型作品。1972年湖南長沙馬王堆1號幕出土。
馬王堆帛畫的出土填補了漢代早期織物繪畫實例的空白,也表明吸收先秦、主要是楚國的藝術內涵、風格和形象模式是此期繪畫的特點。
T字形帛畫中不少神話圖像與《楚辭》的記述相符,與楚國美術的造型有源流關系。同時,一種新的注意觀察現實的創作方法也在發展,3號墓西壁帛畫對社會活動場面作了記實性描繪。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
執壺,樽酒之用。以詩歌為飾是長沙窯裝飾的重要特征,這件壺的詩文爽口、書道遒勁,是其代表作。壺口沿外翻,粗頸短流,背部裝有一執手。瓜棱形腹,平底,以褐彩在流下腹部題寫詩歌一首。
據統計長沙窯的詩歌已發現近百首,絕大多數是書于這種瓜棱壺上,這種壺除用作酒壺之外,也作茶壺之用。其余的十作首書于儲酒的罐,飲茶酒的碗、盞上,只有兩首書于瓷枕。
由此可見,長沙窯瓷與詩歌、書法的結合,更貼切地說,是與茶酒的結合,是茶酒與文化的結合。換言之,是茶酒上升到文化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