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不喝醉清醒的時候,便會拉著她,讓她一定要考上大學,這樣他們就有在一起的機會。還定下了五年之約,讓她在大學里依舊自由地去認識男生,在大學畢業當天再由她來選擇是否依然和他在一起。
她也想去把課本念好,甚至有段時間把生命都撲在了書本上。但那又怎樣,她不是讀書的那塊料,對她來說,“X+Y”是比生命的意義還要復雜的難題。
意料之中的,她落榜了,愛情的約定也成為泡影。
在對生活和愛情的無助之下,她又自殺了。
這是她和死亡的第三次交鋒。
命運有時就是這么奇怪,生命有時太脆弱,有時又太強韌。
她依舊未能“解脫”。非但如此,她和老師的愛情還被父母知道了。
母親大發雷霆,把她所有的事都怪罪在了老師頭上。而且采取了最偏激的方式,不僅告到警察局,說老師“引誘未成年少女”。又告到教育部,讓老師身敗名裂。這件事一下子鬧的人盡皆知,老師遭受了數不盡的詆毀,只能離開這里。
她想和老師私奔,但她還未滿20歲不到法定成人年齡,母親說一旦她這么做就用監護權讓老師付出代價。于是老師又和瓊瑤定下約定,待到一年后瓊瑤20歲時在嘉義(他搬到的地方)火車站等她。
她一天不來就等兩天,兩天不來就就等三天。
這一年瓊瑤過的無比孤獨,她沒有收到過來自老師的一封信(事實上老師寄了幾十封都被攔截了)。又在母親的逼迫下,在家里為來年的高考奮戰。
高考前夕,瓊瑤等來她20歲的生日。她以為等到的是掙脫牢籠的日子,為此她已經查好地圖和火車時刻表,還整理了她所有的錢。
但最終卻沒有逃過母親炙熱的眼神,和那句:
“去吧!鳳凰!如果你真想離開我們!去吧!你能做到舉翅不回顧,你就去吧……”
她抵擋不住親情的漩渦,跪在母親面前哭著說哪也不去了。
從此她便和老師斷了聯系。再然后,她把她的初戀故事寫在了小說《窗外》里。沒錯,就是之后拍成電影,成為林青霞處女作的《窗外》。
后來的故事是,老師終身未娶,就在鄉下教書度過了余生。
去世前瓊瑤曾輾轉和他聯系,但彼此都沒有勇氣再見面。
不知他在車站等了瓊瑤多久?在心里又等了瓊瑤多久?
已經不再考大學的瓊瑤,在家里專職寫作。而父母怕她再和老師聯系,就開始給她介紹對象。在她看來,這些來來往往的男孩們,都是來看她的笑話的。他們只是想“看看那個差點和男老師私奔的女孩”。
后來偶然之下,她和同樣熱愛寫作的馬森慶(下文簡稱“老馬”)相識,也就是她的第一任丈夫。當時瓊瑤急于從當下的生活擺脫,母親還想讓她考大學,弟弟妹妹都比她強,寫作毫無起色。
她看起來就像廢物一般,這種自卑感又快要把她吞沒。
所以,即使這個男人也很貧窮,但他的孤獨和他熱愛寫作的熱情已經足夠讓他們能惺惺相惜。
21歲的瓊瑤,在和老師正式訣別的一年后,結婚了。
這段婚姻一開始就埋有炸彈。結婚前瓊瑤就給老馬如實地講述自己和老師的那段故事。
老馬問:“你還愛他嗎?”
她答:“他會永遠活在我心里!”
其實她就是沒有忘記老師,哪怕和眼前這個男人交往,結婚,都不曾忘記過 那個帶給他刻骨銘心愛情的人。
可老馬天真,他覺得日后還有大把的時間來培養感情。瓊瑤感動,依舊嫁給了他。
婚后他們生活清苦,起初老馬在私立學校做兼職老師,每天只需要教兩節英文。他是臺大外文系畢業,亦把寫作當成自己的追求。所以他們兩人的大部分生活就是埋頭各自寫作,但微薄的薪水顯然供養不起兩人的生活。
他們曾經因為要不要買一個3塊5的肉粽子吵架,因為他們每天的菜錢只有7塊。 如果錢撐不到月底拿工資,瓊瑤就只能去當掉自己的結婚戒指。
后來老馬妥協,去鋁業公司上班,開始早出晚歸,回家之后還要堅持寫。
瓊瑤則一直都未出去工作過,一直把寫作當成主業,偶爾會有些稿費 。就像她在《一簾幽夢》里給紫菱設計的臺詞:
“我不想忍受去找工作,試工作,到處委曲求全碰釘子的生活。”
這樣長此以往,瓊瑤寫的越來越好,而老馬的寫作夢想也就幾乎荒蕪了。
生活的不如意下,他甚至開始賭博,變得既邋遢又沒有斗志。
瓊瑤所寫的《在水一方》中,就有男主人公迷上賭博,置妻女不顧,家中一貧如洗的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