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慶70周年獻禮劇,講述新中國1960年代一段濃情國家記憶的《國家孩子》,自從在央視電視劇頻道播出后,收視一路長虹。劇中主演徐洪浩等人飾演的“國家孩子”,他們個體的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地交織在一起,演員們精湛的演技再現了這些“孤兒”不孤,且長達五十年的多彩人生際遇,其間的輾轉遺憾以及溫暖光明,都讓觀眾牽腸掛肚。
情斷成“名場面”
徐洪浩表演催人淚下
《國家孩子》已播出過半,徐洪浩飾演的“謝若水”可以說成為了觀眾十分喜愛但又為之“揪心”的人物。謝若水7歲被大草原的媽媽領養后,從小到大都是“乖”孩子,然而,成年后的謝若水也因為“聽話”,而錯失了一段美好的初戀。很多觀眾入戲后,被謝若水的這段“傷情”所深深打動與感染。徐洪浩與楊舒飾演的魯小魚(通嘎啦噶)再見后已是“陌路”的那段戲,近日更成為本劇的“名場面”,徐洪浩面對戀人滿懷遺憾,心碎而又無奈的表演,透過熒屏傳達給觀眾,催人淚下。
觀眾在為之惋惜,又為之心痛時,對“謝若水”有點軟弱但“缺少堅定”的性格,頗多“責怪”。但是,徐洪浩自身的特質給這個人物又帶來了另一種性情和氣質——溫柔、溫暖,這樣的特點糅雜于“謝若水”這個角色身上,也讓觀眾對他表示了強大的理解和同情,有網友對謝若水的行為邏輯詮釋說,“可能是謝若水被收養家庭的原因吧,他顧慮太多了。”
對于觀眾的這份理解,徐洪浩作為塑造這個角色的演員很是欣慰。他說,《國家孩子》能打動觀眾,靠的便是真情實感。“謝若水為了照顧養母的感情,他一而再再而三退怯,看上去甚至有些懦弱,似乎是有點悲劇色彩的人物。但是他也有自身不凡甚至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地方,即他對他的養父母非常感恩,無論做什么事情都不想傷害母親。”
細節鑄就鮮活人物
被網友贊“整容式“演技
《國家孩子》中化身為草原大學生“羊倌”的徐洪浩,看上去是個“軟弱”甚至有點“窩囊”的小人物,其表演真實可信、自然松弛,喚起了觀眾對這個角色的諸多共情點,也讓大家幾乎忘記了眼前這個演員,是曾經《戰將》里戰無不勝的“戰神”,是《中國藍盔》、《我是特種兵》里的英武帥氣的軍人。而為了演活“謝若水”,徐洪浩可沒少下功夫,這些功夫都在“細節”處得以體現。徐洪浩說,比如“語言”,有時謝若水是詼諧幽默的,但也有時是膽怯的。再比如從動作上,“一個大學生在草原上騸馬劁羊,鬧出不少笑話。”——這些細節的塑造和特點的把握,讓謝若水這個人既豐滿又生動。
有網友在網上對比了徐洪浩此次角色和之前大有不同,百人百面,著實感慨,“徐洪浩這真是‘整容式’的演技啊!”對于觀眾的點贊,徐洪浩笑說:“我演軍人比較多,但即便軍旅劇,每個人物形象也不是千篇一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個人物都有價值、有意思,要尋找每個人物的特點。”
據悉,《國家孩子》近日收視創下連番同時段第一的佳績,網上討論度不斷。有電視評論家認為,《國家孩子》在劇中表達了深層的文化思考,包括故鄉、親情等方面,它在文化提升的角度將現實主義題材重新做了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