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四牌樓東》正在北京衛視熱播。電視劇以前清貝勒哈嵐為核心,以其顛沛流離的一生為主線,深度復現了一段參透人生的不朽傳奇,講述亂世之中小人物的聚散離合與人生悲喜的“國寶守護”故事。
“王爺”不簡單
是“鐵桿莊稼”也是骨灰級“名票”
哈嵐是末代王朝的貴族,從游手好閑的紈绔子弟到歷經滄桑的普通公民,這是富大龍對哈嵐一生的概括——他們在時代的更替中有怎樣的悲喜,面對亂世中各方勢力的紛爭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富大龍通過哈嵐一角給出了答案:“今天的觀眾對貴族的理解可能是西方那種的。其實,在中國也存在這樣一類人。有個詞叫‘鐵桿莊稼’,指的就是清末哈嵐這樣的衣食無憂的王公貴族。這些人在得勢的時候是不事生產的,他一輩子可能都不用考慮今天說的為理想生活而奮斗,他的時間就是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這是這群人最大的特點。”
也正因如此,戲曲成了《東四牌樓東》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不僅是哈嵐前半生作為王公貴族的真實寫照,也是對老北京城風華氣韻、京腔京味的生動再現。“過去是沒有今天這些電子設備的,他們最高級的享受就是去劇場聽戲。這些王公貴族能得到最好的戲曲本子,也能夠請到最棒的名角來指導他們。所以這些票友往往能達到專業水準,哈嵐就是這樣。”為此,富大龍在和導演及編劇經過探討后,特意放大了哈嵐身上骨灰級“名票”的特點,使其成為一個藝能值滿點、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別樣王爺”,充分突顯其貴族的身份特質。
“王爺”有無奈
家國心中藏 “哈嵐很無力”
從“游手好閑”的王公貴族到有擔當、有使命的“國寶守護者”,“為什么會轉變”既是觀眾心中的疑問,也是富大龍在拍攝之初便開始思考的角色立足點。“我們的創作盡量讓它符合生活事實。東四牌樓上寫著‘履仁’‘行義’。密疏這個國寶在哈嵐眼中是他同族同宗的東西,其微言大義就是家國天下。”從保護密疏到焚燒密疏,其實也是自身的涅槃,當他最終發現中國的希望只能是共產黨人,便把自己對未來的希望寄托在兄弟和孩子身上,送他們投奔革命。
“王爺”挺謙和
首次合作贊郝蕾有“貴氣”
自幼學習武術、京劇、古琴、書法等各項才藝,又以總成績第一畢業于北影表演系的富大龍,在《東四牌樓東》合作的演員眼中,是“琴棋書畫、古今中外都懂的令人尊敬的前輩”。面對贊譽,富大龍以謙和的態度給予了搭檔們認真的評價。“比如郝蕾,我和她是第一次合作,非常順暢,她展現出了那種貴族氣以及格格的局限性,但又有特別果敢的地方,她既是在演人物,又在反映一個時代大背景。”至于京劇演員竇曉璇,富大龍也在與其磨合與碰撞中,彼此不斷產生著戲劇火花。“她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青年藝術家,這次是她第一次拍電視劇,開始的時候她說自己有點摸不著,但我感覺她幾天就適應了,好演員到哪都是好演員。”
在富大龍看來,《東四牌樓東》勾勒的,不僅是老北京那個時代的眾生百態,不光是一個末代王族,更有那個時代的大模樣,就像中國畫技法中的兼工帶寫,有小寫意也有大寫意,勾勒的色彩非常到位。
(文/記者 楊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