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端》 連炸24次的公交車上還有一顆“炸彈”沒爆
最近,《開端》這部劇那可真叫一個大火!在各個app上刷屏,咱也是被身邊的小伙伴們按頭安利了。
看之前就覺得這炸來炸去的有啥好看的?看之后,那就是兩個字,真香。
這部劇講述的是一對父母由于女兒慘死,心生怨恨便帶著炸彈上車,但是一股神秘的力量讓男女主角陷入一次又一次阻止這場爆炸的循環中。
整個故事節奏非常緊湊。
而在這個故事中有個小家庭實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由于臨時沒上那輛爆炸的公交車,大男孩盧笛被警察叫去問話,本來問話已經快結束了,結果這個時候:
一個中年婦女大聲吵嚷著走進警察局,喊得聲音都快破音了,質問著盧笛,也就是自己的兒子。同時手里還拿著盧笛的日記本。
警察在旁邊勸著不要激動,結果盧媽一邊答應著,一遍仍然尖聲質問,甚至還帶了點哭腔,情緒就在失控邊緣。盧爸則被夾在兩人之間,推推搡搡。兒子被逼的實在無奈了,哭著和媽說:你怎么不想想我的感受。
這樣的情景事實上不是一次兩次了,來警察局之前剛剛發過一次。
代入之后,咱已經要窒息了。
大男孩盧笛剛出場時非常怪異。
這么個大熱天的,戴著個大黑帽子,黑口罩,衣服也是一身黑,捂得嚴嚴實實的,身前背個黑書包,還時刻小心翼翼的護著。
你這就差在腦門上貼上“快懷疑我”四個大字了!
表面看起來不像個好人的大男孩,內里卻是個豐富、單純的中二少年。
表面上內向社恐,其實比爸媽同事家孩子的內心生活還要豐富。
這一看就知道是個老二次元了。
在男女主對盧笛說自己正陷入循環中時,他毫不猶豫地相信了,并且將自己所有的秘密和盤托出,任何一個人只要叫出他的名字盧·貓之使徒·哮喘征服者·被光選中的人·笛,他就能不顧生死,毫不猶豫相信對方。
這孩子確實是過分好騙了,但是該說不說他這個名字實在是太中二了。
但雖然內心世界非常豐富和充實,盧笛卻是一個無比孤獨的人。
即便已經長大經濟獨立了,但是他一直被父母圈在身邊,時時刻刻盯著,身邊連一個朋友也沒有。
自己在外面租了個十幾平米的小房子,也不敢讓父母知道。偷偷在這個小房子里養了四五只小貓,每天下班后會來到這個小房間里擼擼貓,到點把自己收拾干凈,按時回家吃飯。只要是有一點點晚了,媽媽的電話就打過來了。非要等自己回去一起吃飯。
有一次身上的貓毛沒弄干凈,馬上盧媽的咆哮就來了。終于,盧笛被逼的爆發了,你們這是軟禁我!
一切并不是沒有道理的,其實盧媽的這些過度反應都是因為盧笛患有哮喘。
盧媽認為只有時刻保護著他,看著他,不讓他靠近貓,就可以保證兒子的安全。可憐天下父母心,盧媽的關心可以理解,但是這種極端的方式實在是讓人難以接受,物極必反,過度的保護只會讓盧笛時時刻刻想要逃離。
這種愛的方式就像是埋在盧笛家庭中的一顆炸彈一樣,不知道哪一刻可能就會爆炸。
而阻止這個家庭關系破裂的就是盧笛父親這個角色。
盧爸是家里的明白人,知道妻子對孩子的方式有些極端,也知道兒子想要有自己的空間。
同樣放心不下兒子,但是盧爸采用的方式更加溫和。盧爸選擇在盧笛的電子設備上裝有定位器,明知道兒子自己在外面租了房子但是卻不會說出來,愿意懂兒子并默默守護著他的小世界,保證兒子安全的情況下能給孩子想要的自由,做母子發生矛盾時的調和劑。
在經歷過這次公交車大爆炸后,盧笛父母也意識到了之前的方法太過于極端,也開始試著改變自己的方法,喜歡孩子喜歡的二次元,接受孩子養貓,但是五毛媽可能是盧媽最后的退讓了吧。
盧媽錯了嗎?或許也不能這么說。她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去保護自己的兒子,只是這個方法不那么適當。雖然這只是劇中的故事,但卻是現實家庭的鏡子。
強勢的父母、過度的保護、口口聲聲的為你好,帶來的可能并不是孩子的乖順,更可能是孩子的叛逆和反抗。作為父母的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味的堅持己見只會讓家庭關系這根弦越崩越緊,不知道哪天就崩斷了,適當聽一聽孩子究竟想要什么,試著接受孩子的選擇或許對整個家庭更好。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