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人世間》那么明顯的穿幫鏡頭,竟沒有剪掉,看著真是一臉懵
毫無疑問,當下口碑、熱度最為火爆的作品是上星央視一套的《人世間》。這部劇憑過硬的質量在收視率低迷的情況下力挽狂瀾,全程破1,甚至已經有破2的跡象。
不得不說該劇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好作品,無論是良心細節(jié)還是演員演技都沒得說,每個人物形象十分飽滿,而且極有代表性,觀眾的討論熱情也日益高漲。
不過每天更新兩集實在讓觀眾有些坐不住,大家恨不得拿著放大鏡反復觀看每集的細節(jié)。
你別說,還真發(fā)現(xiàn)了不少穿幫的地方,而且有些還比較明顯。當然這并不說明質量有問題,只不過作為娛樂可以淺淺探討一下。
鄭娟家是整部劇中最貧窮的了,屋里晾著的唯一一條褲子、只有床上支的小桌子,還有用報紙糊的墻等等足以說明問題。
當秉昆第一次見鄭娟的畫面中,家里有一幅畫格外搶眼,這也是整個家里唯一給了好幾個鏡頭的裝飾物。
其實原著中梁曉聲筆下鄭娟家貼的,其實是“喜鵲登枝”的喜慶民俗畫,到了劇中變成有強烈時代氣息的畫,并沒有什么違和感。
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查一查,這是張競華的畫作之一,落款處可以看見是1975年12月第一版,可當時的周秉昆和鄭娟正處于1972年,時空出現(xiàn)了錯亂。
當秉昆取錢時,鏡頭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紙幣,了解情況的觀眾應該清楚,當時的分幣其實是沒有紙質的,卻出現(xiàn)在了劇中,這里有點不太嚴謹。
在第19集中秉昆從小到大的玩伴一同去看去曲老太太兩口,春燕給曲秀貞帶了一盆花,飯桌上曲老太也多次提起最喜歡的就是臘梅。
可實際上這盆紅艷艷的并不是臘梅,而是梅花。臘梅與梅花除了名字有一個相同的字,實際上沒有任何關系,而且花是黃色的。
當玥玥與楠楠長大后,兩個人上的學校大門口有不少鏡頭,它的原型其實是長春市市實驗中學,是當時省內重點中學之一,相信本地的觀眾非常了解其樣貌。
這一點在劇中還原度不太高,穿幫有點明顯。只要畫面中出現(xiàn)有關學校的鏡頭就充滿了現(xiàn)代感,保衛(wèi)室、鋁合金窗還有帶有標識的燈牌都不屬于當時的年代。
特別是路上的減速帶,這個東西21世紀才開始普及,在當時的東北吉春市不可能出現(xiàn)。
還有在馮化成出軌的橋段,周蓉正在家中不安地等待,她坐在沙發(fā)上左等右等結果給蔡曉光打了電話,打之前給了個遠景,在鏡頭中可以明顯看見沙發(fā)一側的USB插口。
這東西未免有點太超前了,當時的沙發(fā)竟然能給手機充電,而且智能手機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的穿幫都不算什么,這個畫面不剪掉著實給我看懵了。
其實還有一些穿幫藏在里面,被網友拿出來并不是雞蛋里面挑骨頭,而是將其作為追劇的一門樂趣,其實這些不少完全可以避免。
就像《武林外傳》、《甄嬛傳》以及《山海情》等等好劇一樣,大家作為“十級愛好者”穿幫的小細節(jié)就像通關一樣,找出來也只是娛樂一下。
其實《人世間》還有更多良心細節(jié)更加讓人驚喜,比如春燕在與德寶睡了一覺后來找秉昆,此時秉昆腿上的毛褲對于東北地區(qū)的觀眾來說太熟悉了。
這一看就不是專門男款,確實大家童年的記憶,為了保暖當時大家要自己織毛衣毛褲取暖,這時候春燕的秋衣秋褲也非常真實。
周家和郝家的飯菜產生了強烈的反差,當周秉義帶妻子回婆家,一桌的飯菜看似豐富其實都是周秉昆母子省出來的,盆都已經掉漆了。
在鄭娟記賬的本上,有具體日期,買的每個菜都有具體賬目,里面還有拼音和錯別字,證明鄭娟雖然會寫字卻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教育,連字都不會寫。
大到角色對各種事情做出的第一反應,小到屋檐上的冰溜、屋內掛的徽章還有在外面買的花生米等等,這些都讓觀眾在觀看的時候瞬間入戲,也感受到了制作班底的誠意。
其實整部劇這種不易被發(fā)現(xiàn)的情節(jié)隨處都是,所有人物的性格完全靠劇情來推動,讓觀眾自己發(fā)現(xiàn)每個角色身上的魅力,尤其是讓人恨得牙癢癢的周蓉,每一句話都透露著自私本性。
不知道《人世間》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穿幫或感人的小細節(jié)呢?
關鍵詞: 細節(jié) 毛褲 沙發(fā) 人世間 鏡頭 周蓉 臘梅 劇中 鄭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