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人世間》講述了周家三代人的故事。
從周家第一代人,剛正不阿的周志剛,到周家第二代人,大公無私的周秉義、信仰至上的周蓉以及善良淳樸的周秉昆。
作為周家的第三代人,周楠、周聰以及周玥,他們在原著中的結局,體現了周家人的另一種延續。
周楠:他用死,證明自己是周家的人
原著里的周楠,死在了異鄉。
當養父周秉昆,因他入獄的那一刻起,他心中的天平,便徹底倒向了給予自己陪伴與成長的周秉昆這邊。
在貧窮的養父與富有的生父之間,他確實猶豫過,就像原著中說道的:
“當年我真可恨。我曾因為自己是光字片的孩子而暗暗抱怨過命運,我曾非常羨慕住在好街區好房子里的同學,羨慕極了。當我知道自己居然還有一位是老板的生父在世,他向我保證他能完全改變我的命運,讓我也住在好街區好房子里,以后生活很闊綽時,我簡直沒法不被那么一種生活所吸引……”
這種猶豫,太過真實,人性深處的自私自利的一面在那時掙脫了牢籠,驅使他拋棄一切靠近垂手可得的優越生活。
他的掙扎,他的抉擇,不過是人性中善與惡的對決。
但是,養父與母親對自己多年的陪伴與養育,最終還是戰勝了吸引人的物質生活。他在臨行前的最后一刻,掙脫了駱士賓的安排出國的誘惑,不顧一切地回到從小生活的光字片。
那時,周秉昆已經入獄。也是周秉昆的入獄,讓楠楠徹底醒悟,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富足的生活與夢想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實現,但是養父與母親給予的濃厚的深情與愛,才是值得他珍惜的寶貴財富,這是多少金錢也無法換來的。
他為自己曾經的動搖而自責,發誓養父一天不出獄,自己一天不會原諒自己。
一場意外,他用死來證明自己的自責——他周楠,從頭至尾都是周家的人。當施暴者舉起意味著死亡的槍時,他奮不顧身地擋在了同學的身前。
那一刻,他想起爺爺周志剛曾經講給他與聰聰的,關于楊二郎的故事以及叮囑他們的話:
“‘你倆都給我記住,在危險時刻,無論是為了同學,還是以后為了同事、工友,咱們周家的人都得上!’聰聰問:‘為不認識的人也應該那樣嗎?’周父說:‘危險關頭,總得有人為不認識的人那樣做!’”
周楠的生命,最終定格在了那一刻。
為別人付出寶貴的生命,在很多人眼中,或許不值得。但是,他本能地反應讓他做出那樣的選擇,他不是不怕死,而是他謹記周家爺爺的那句話:危險關頭,總得有人為不認識的人那樣做!
周楠最像周家的誰?
在我看來,他在某種程度上,很像周秉義。
周秉義把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工作。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一直是他的理想。他不在意自己的官有多大,只在意自己能否做更多的實事、好事,這是他一直堅守的信仰。
作為兒子,作為哥哥,甚至作為丈夫,他或許都不算合格。但是作為官,他卻真的是一個為民著想的好官,這一點毋容置疑。特別是后來他放棄晉升高位,放棄自我的價值成就,回到家鄉解決光字片百姓的住房條件,他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可以做更多有意義的好事。即便因此被誤解,被唾棄,他依舊堅守著自己的信仰。
他是周家第二代里,死得最早的一個。
不是因為同樣死得早,才說他與楠楠很像。而楠楠與周秉義身上都體現了一種社會責任感,一種大義與大善。周楠在見義勇為中犧牲,而周秉義則是在鞠躬盡瘁的工作中,傷了身體,他們都有著一顆金子般的心,溫暖著人世間。
善沒有大小之分,人性善的力量,在他們身上得以體現。
周玥:她的墮落,是偶然,也是必然
周玥的墮落,出乎周家人的意料,但細細想來,卻也是一種必然。
原著里的周玥,最終背離了所有親人,毅然嫁給了一個大她很多歲,但十分有錢的男人。
那是周玥回國不久之后的事情。海外的學歷光環,并沒有讓她在求職中如魚得水,反而卡在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態中。
看著昔日的同學都已經過上了理想中的生活,周玥十分焦急。
她本想讓大舅周秉義利用職權,給自己安排一個體面的工作,卻被大舅母和母親義正言辭地拒絕了,周蓉曾勸過她,凡事不要太著急,工作需要從基層做起,腳踏實地的來。
隨后,她將目光鎖在了養父的存款上,希望蔡曉光可以拿出老本,供自己創業,做玉器生意,奈何蔡曉光并沒有那么多的本錢讓她揮霍。
在靠自己看似渺茫無期的時候,周玥選擇了一條捷徑,偷偷與一個已婚男人同居了,周家人知道這件事的時候,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了。
在玥玥看來,這是她自己的選擇,并沒有錯,別人根本無權干涉。
如果那個男人沒有結婚,只是單純的年齡大一些,或許她的說辭可以被接受。但是,實事并非如此,她的選擇,已經觸碰的道德的紅線,一個不道德的人,為了一己私欲,宣揚自己的選擇是自由的,是無可厚非的,不覺得可笑嗎?
況且,在她的選擇背后,她的家人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非議與傷害,尤其是她的大舅周秉義,不僅名聲受損,還差點被連累。
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這句話對吧。但這句話有一個前提,所有的選擇,不該凌駕于普世的原則與道德之上,不要說這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評判,如果不道德的行為因為是個人的自由而被無限的合理化,那么試想,誰還會堅守與維護做人基本的道德和底線呢?
說白了,周玥的選擇,不過是自私利己的價值觀在作祟。
從不顧養育自己多年的鄭娟與周秉昆的感受,勸說楠楠接受有錢的駱士賓,到為了更長久地住在條件好的大舅母家,一味討好金月姬與郝冬梅,嫌棄同時“寄人籬下”的周秉義,以及自己生活了多年的光字片。
從親近父親馮化成只為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到不顧結果地逃離國外,讓母親周蓉因此失去副教授的工作,再到數落小舅母鄭娟“缺心眼”,以及不顧家人勸阻插足別人的婚姻。
周玥的一生,都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里,完全不顧及任何人的感受,更沒有一絲感恩之心。在她看來,親情、道德與自己的利益相比,都是一文不值的。
這樣的周玥,像極了母親周蓉,她是周家第三代最貼近周蓉的延續。
如果說中年時的周蓉,被女兒債折磨得筋疲力盡。那么也是在那一刻,她才明白,曾經的自己也像債一樣,折磨過自己的父母。
由于她的任性,讓一家人殫精竭慮多年,周母不僅由于擔憂過度,經常以淚洗面而患了嚴重的眼疾,還因為她與馮化成的沖動,驚嚇過度昏迷多年。至于父親周志剛,更是拉下作為父親的尊嚴和臉面,千里探望,只為看看她過得好或不好。
可是直到最后,在父母身邊盡孝的還是她曾經看不起的弟弟,連她的女兒,也是弟弟與弟妹幫著撫養照顧,而她除了給家人帶去麻煩、負擔以及傷害,別無其他。
連作為外人的蔡曉光都認為,周蓉的前半生太過順利,太多恣意妄為:
“浪漫的年代,你為了追求愛情,不顧一切地追大山里面去。再后來,知識光榮的年代,你這又一舉考上了全國最好的大學。本完了研,研完了博,你肯定也覺得自己特厲害。再說到家里面,唯一的一個女兒,父母寵著,兄弟讓著,結了婚,生了孩子,也不用自己養,你這前半輩子過得真是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的?!?/p>
可是,周蓉的順利,是建立在家人無私的奉獻與包容之上的。她卻從沒有為了愛她的家人,做過什么,她的眼中只有自己的喜惡,自己的價值,以及自己的生活和信仰。
周蓉與周玥的自私和薄情,一脈相承。
周聰:他的平凡,樸實又可貴
周聰的結局,是平凡的,但也是圓滿的。
作為一直被忽略的存在,周聰從沒有像哥哥周楠,和姐姐周玥那樣,做過什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他的一生,沒有太大的波瀾,一直按部就班地生活著。
畢業之后,他曾想過離開家鄉,去遠方打拼。卻被大舅周秉義與母親鄭娟勸阻了。
那時,周秉昆還沒有出獄,光字片的老屋里只有鄭娟一個人。鄭娟在失去楠楠之后,不愿讓周聰離自己太遠,而周秉義由于心疼弟弟和弟妹,唯一一次利用職權謀私利就用在了周聰的身上。
周聰在大舅的安排下,進了當地的晚報,成為了一名記者。隨后便是努力工作,結婚生子。
原著里的周聰,也曾有過私心與虛榮,他嫌棄自己光字片的出身,嫉妒玥玥能夠住在大舅母家的大房子里,甚至工作后對姑父蔡曉光的房子動過心思。
但是,周聰骨子里還是遺傳了母親與父親的基因。他重注孝道,在鄭娟與周秉昆晚年的時候,一直在跟前予以陪伴和照顧,在所有人都早早睡去的時候,他依然陪著母親守著電視看春晚。他為人踏實厚道,起初雖并不喜歡記者的工作,但依舊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他富有同情心且重情義,對生活困苦的趕超、國慶叔叔一家,總是特別的關照。
長大后的周聰,成為周秉昆的另類延續。
在父母的眼中,周秉昆沒有周秉義與周蓉優秀,在哥哥姐姐眼中,周秉昆又倔又缺心眼??墒?,正是這樣的周秉昆,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自己熱愛的家人。
作為兒子,他一心一意孝順父母;作為丈夫,他對鄭娟堅貞不渝,始終愛護有加;作為父親,他為了留住周楠付出了慘痛的代價;作為弟弟,他沒給有出息的周秉義、周蓉帶去一絲困擾,甚至無怨無悔地為姐姐周蓉分憂;作為兄弟,他有情有義,能幫忙的從來不含糊……
他是家人眼中,沒出息的老疙瘩,卻是所有觀眾眼中,最難得的好人。
他的生活歷經波折與磨難,卻始終堅守著他為人的善良與正直。他的一生,雖然平凡,但是這平凡卻是那么的難能可貴。
寫在最后:
周蓉在她晚年創作的《我們這代兒女》中,曾這樣寫道:
“對于人類,世上的好事、美事是多種多樣的。對于每一人具體的人來說,即使活上兩百歲,也不可能便享無遺。對于全世界的人來說,美好的時卻又太少太少,少到絕大多數人的一生與之無緣?!?/p>
或許這就是《人世間》里,對悲歡離合的生活的詮釋。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軌跡,每個人的人生軌跡通向哪里,都是不可預測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沒有永恒的痛苦,同樣也沒有永恒的幸福,人生流水一般,有時平展,有時曲折,有時又會迎來另一番風景。
卿心君悅,一位情感觀察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關鍵詞: 人世間原著大結局周家第三代另類的延續 一死一落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