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很多人都在聊《紐約的一個雨天》,這是伍迪·艾倫拍的又一部電影,已經于2019年先在法國上映,2022年2月25日在國內上映。難怪這些天大家關于這部電影的討論聲這么得激烈。
這個新片在國內一上映,顯然大家關注的點不是只有一點,基本上有三個:一個是伍迪·艾倫本人,一個是《紐約的一個雨天》劇情本身,一個是擔當主演的“甜茶“和”范寧“。這兩個演員是真年輕,一個是94年的,一個是95年的。
說實話,我對這兩位年輕的演員不算了解,只是聽說那部《請以你的名氣呼喚我》的電影,是“甜茶“主演的。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看一下《請以你的名氣呼喚我》這個拿過大獎和多個提名的電影。
相比之下,我對伍迪·艾倫的了解要更多一些。
之前看過也寫過伍迪·艾倫執導的《午夜巴塞羅那》、《午夜巴黎》、《愛在羅馬》被稱為“午夜三部曲”,還有前幾年他和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合作拍攝過一部《咖啡公社》,這幾部電影是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幾部代表作。
其中,我覺得《午夜巴黎》是拍得質量最高的一部。
他拍的這些電影,如果仔細地歸納一下,你會發現伍迪·艾倫很喜歡在電影里放進去文學、電影、音樂、戲劇、建筑、繪畫等一些文藝元素,所以他的電影,應該是屬于文藝片的吧。
除此以外,他拍的電影,還特別喜歡用主人公旁白的方式去敘述,而且你能發覺每一對情侶都不是在正經的談戀愛。因為,伍迪·艾倫總是會為男主或是女主安排一些突如其來的桃花運,為一段本來很美好的感情加點“破壞”的感覺。
這些調調放在《紐約的一個雨天》里,正好全都對應上了。而且越發覺很像在看《午夜巴黎》的感覺。
回到影片本身的話,片頭就是文藝調調滿分的黑膠唱片味道的音樂。
蓋茨比和女友艾什莉原本就是一對在精神世界無法同頻的情侶。如果只是放在在鄉間的亞德利校園的話,他們之間的這種因為階級差別產生的思想意識差異或許還可以被隱蔽起來;但是一旦放到紐約這樣的大都市圈中,因為思想差異化帶來的摩擦就一步一步地升級了。
本來就是從紐約上流社會圈層出身的蓋茨比,從小受到的就是鋼琴、音樂、戲劇、文學、電影、美術這種社會上層階級圈推崇的藝術生活方式。他的興趣和愛好是喜歡看老電影、拉小提琴。
比起在虛假的貴婦們文學沙龍和派對上矯揉造作的表現,蓋茨比更想逃離,所以他才從一所常青藤名校退學,轉而去了那個位于鄉間的學校亞德利。
蓋茨比對戀愛也好、對生活也好,他要的浪漫和純粹,而不要受到那些世俗、階級給的影響。
他的女友友艾什莉和他的出身完全不同,艾什莉就是個來自鄉間一個富有的銀行家的家庭,物質上雖然說的過去,但是她從小沒有受到藝術化的教育,所以能看得出來她的見識和精神世界是狹隘的,一旦遇到一些大眾推崇的偶像式人物,便會容易失控。
再說的通俗一點,艾什莉的眼界更偏向于世俗。
蓋茨比原本計劃好但又全都泡湯的周六紐約浪漫約會計劃加劇了這種矛盾的分裂。或者說這對情侶從一開始想的方向就是不一致的。
因為蓋茨比想的是用贏來的2萬美刀好好地來場浪漫的約會:他訂好了能直接從窗戶外看到中央公園的豪華酒店和在高檔餐廳的訂餐位、還準備好要好好地看一場藝術展覽。
而艾什莉想的是:可以好好地面對面采訪讓她激動不已的“大人物”——一個導演。這本來就是她正當的“工作理由”。為此,她可以在那個想撩她一起去巴黎的導演、和妻子相互出軌的編劇、想和她有肉體關系的電影明星一通參與的情況下,一次又一次地放掉了和蓋茨比約會的鴿子。
甚至,在那個只想和她“go to bed”的電影明星的撩撥下,艾什莉居然不能大方地承認她有蓋茨比這個男朋友,甚至還很輕蔑地說蓋茨比是個愣頭青。
如果不是電影明星弗朗西斯科·維加的妻子突然回家,艾什莉就真的要出軌背叛蓋茨比了。
因為從小見識的多,蓋茨比對電影圈的這些所謂的“名流“不感興趣,但是換成艾什莉就不一樣了,和這些“大佬“坐在一起,她會緊張的打嗝,大腦也會變得有些失去控制。
蓋茨比對這樣的名流圈生活是不屑的,但是艾什莉對這樣的生活方式是推崇與向往的。
這個在紐約的周六對蓋茨比來說真的不算美好。
他在一整天都見不到女友艾什莉,他的一天是在遇到高中同學、去哥哥亨特的家里、去一個同學拍電影的片場客串演戲、和前女友艾米的妹妹看藝術展、無聊地去賭牌、去飯店的吧臺喝酒、收買妓女扮演女友艾什莉去參加媽媽的聚會中度過的。
如果艾什莉之前發生的一系列有些做作的行為舉動都沒有讓蓋茨比生出分手的心的話(話說蓋茨比這個男朋友脾氣真好),那么當他的媽媽告訴他,“她自己的前職業就是妓女,后來和蓋茨比的爸爸一路開辦公司,才擁有了現在的地位;她逼迫蓋茨比學習的那些讓他想逃離的“矯揉造作“,是她想要維護自己的尊嚴所用的方法罷了“之后,他突然理解了媽媽的強大,他一下子就從對和媽媽的對抗中轉為與媽媽的和解,連帶著,他對紐約由討厭變成了喜歡。
從自己出生的地方逃跑、再從逃跑的地方回到家,再經歷一個醒悟的過程,這些都讓蓋茨比更加清楚地認識了自己的內心想要的,是讓蓋茨比決定和艾什莉分手的原因。
艾什莉可能只是他在逃離媽媽的過程中的一個經過,但絕對不是在靈魂上和蓋茨比契合的那個人。
說到底,紐約是蓋茨比心里的家,亞德利是艾什莉心里的家,這兩個地方的地域文化有著太大的差異和不同,而不同背景和家庭條件下成長起來的兩個人,終究不會有太多的共鳴和交集。
這是蓋茨比真正意識到的東西,他深知兩人品味不同,潛臺詞就是兩人的精神世界不再同一條線上,比如蓋茨比喜歡看老電影、拉小提琴、但是艾什莉卻很崇拜那些讓蓋茨比嗤之以鼻的電影圈人,不停地拿小本本做采訪記錄、
所以,在周日兩個人準備從紐約返回鄉間校園亞德利的時候,蓋茨比對她說出了“我們是兩個不同的物種”這句話。
很顯然,蓋茨比的戀愛還沒有結束,伍迪·艾倫又給留在紐約的蓋茨比安排了一場戀愛,就是他在客串同學的電影時,和他一起演情侶的那個女孩——前女友艾米的小妹妹。
這個戀愛的組合,太伍迪·艾倫了。(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想到何書桓了)
誰讓她倆都能在同一首鋼琴曲中找到共鳴,都喜歡雨中的紐約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