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觀眾還記得,2018年的夏天,節奏明快、緊張燒腦的《骨語》上線播出,被很多網友稱為“下飯神劇”,直呼過癮。如今,《骨語2》帶著眾多期待,以原班人馬重磅歸來。定檔當天,有網友留言:“這部劇對我們這種喜歡懸疑燒腦但不喜歡科幻的人來說簡直是寶藏劇,絕了絕了絕了絕了”。
在懸疑劇層出不窮的今天,沒有大IP加持、沒有流量明星參與的《骨語2》何以贏得觀眾?這要歸功于從《骨語》延續下來的、導演扈耀之特有的“風格美學”。《骨語2》以法醫夏螢為關聯點,再度集結5人重案隊,以單元故事的形式呈現一系列疑案探秘,每集時長不超過30分鐘,30集講述了19個故事,可以說相當緊湊。扈耀之在接受采訪時笑談,這是一部對“打工人”很友好的劇,午飯時間大概1小時,每集30分鐘的《骨語2》正好能看兩集,晚上就算加班回到家,也能“躺平”看兩集。玩笑背后,是對當代觀眾看劇節奏感和文化娛樂需求的精準把握。
《骨語2》精心挑選的19個案件均根據真實案例和新聞報道改編,其中既有婚姻情感生活方面的,也有青少年家庭教育、職場關系等內容,很容易讓人產生“代入感”。比如山村骸骨案,失蹤的童天賜牽出的是整個家庭對女性的無盡盤剝:全家人圍著弟弟轉,卻無人關心姐姐童櫻桃的感受,并要求姐姐無條件滿足弟弟的要求,直到童天賜幾乎掐死姐夫的時候,童櫻桃掄起鋤頭反抗。
又如工地毒蘑菇案。隨著劇情抽絲剝繭,和真相一同浮出水面的是年輕女性令人嘆息的命運:遭受欺凌,求助親人,卻被冷漠告知“下次多要點錢”。被復仇情緒支配下,當事人用毒蘑菇進行報復,令人唏噓。還有渣男墜樓案,時間管理大師江陵用4個身份欺騙了4位女性,被揭發后不僅不知悔改,還惡語相向,爭執中意外墜樓受傷,其中一位女性懷著扭曲的愛將其“送走”。
可以說,《骨語2》中的每一個案件,都在深入探討劇中人在不同家庭、不同環境中的成長過程,以及這個過程對其心理產生的影響,每個劇情都在探討“成長與扭曲”“生存與毀滅”的復雜故事,而觀眾也很容易從中找到社會生活真實存在的影子。人們常說,文藝作品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對《骨語2》來說,這個“高于生活”的部分,或許就是對正義的維護、對生活真相的揭露、對人的處境的同情。
在拍攝手法上,《骨語2》有著打動人心的溫暖底色。一場岳旸的單元戲中,畫面里一間家徒四壁的屋子里,充滿了溫暖的色彩。通過暖光對案件帶給人的傷痛與絕望進行視覺表達,有了某種令人動容的溫情底色。就像大畫家彼得·勃魯蓋爾筆下的苦難,平靜、疏離,又令人悵然。光的表意之含蓄,留給觀眾更深的解讀空間。這也驗證了康德的話:“美的藝術顯示出它的優越性的地方,在于它把在自然中本是丑的或不愉快的事物描寫得美。”
劇中看似遙遠的案件,折射著主創人員對普通大眾情感世界的關注和探索。有網友留言,“這部劇可以在每個案件中看到人性的本質,人性的脆弱,最重要的是認識到了法律的公開性、普遍性和強制性。”讓我們跟著《骨語2》,思考如何克制欲望、守法律己,如何尋找真相、愛己達人,進而共同守護我們內心的道德準則和頭頂的法治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