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疼痛難免》:有多致郁,就有多治愈
3月的第一天,向大家推薦一部英劇《疼痛難免》。在看之前還以為是個喜劇,結果坑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淚。這應該是2022年目前為止最好的英劇了,有典型的英氏幽默,臺詞犀利刻薄,人物之間的感情反而余味無窮,忘不了老人對亞當一瞬間的留戀:“是你換嗎”。它細致描繪了公立醫院醫生在職場與生活的顧此失彼,愈想平衡愈是沉陷,帶來更大的無力感與幻滅感。
該劇改編自亞當·凱的個人日記《絕對笑噴之棄業醫生日志》,講述了亞當·凱作為初級婦產科醫生,發生在醫院病房里的幽默又感人的故事。和其他醫療片最大的不同,這部劇除了指出醫療體系的結構性問題之外,還刻畫了一個脆弱、頹喪、苦逼、并不高尚、總是不耐煩、甚至“不熱愛工作”的醫療社畜隊伍。
這部劇的改編還是挺成功的,總是修不好的走廊和警報、擁擠逼仄的走廊與病房、令人焦慮不停作響的呼機和看原作時腦補的一樣。但也比原作更喪更沉郁,一個個典型病例的設計和同事朋友,尤其Shruti線讓整體跌宕起伏又豐滿,各種逼真的血淋淋鏡頭細節仿佛真實場景素材。第四面墻毒舌吐槽的冷幽默,原來partner是男朋友,和反復糾正杯墊的細節也都很英劇,ost也都很契合。
喜歡這部劇并不是因為它喪,而是足夠坦誠,足夠糟心又不總是糟心。它沒有故意想要傳達什么,沒有掉價的升華,也沒有故意要搞什么黑色幽默,就是一個喜歡在尷尬的場合搞冷幽默的醫生的操蛋生活,就這樣真誠地講個故事便會讓人內心很舒服的同時情緒波動萬分。這種節奏,情節的處理,內容的鋪墊,不故弄玄虛,直擊主題,真的讓我屏氣凝神地看完每一集,各種矛盾的極端情緒連番轟炸,結尾改編得也很溫柔,真的是久久不能平復心情。
湖南企發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的鄧同學在其解說詞中寫道,這實在是非常優秀的一部作品:扎實的制作,優秀的演繹,用心的細節,嚴肅的話題碰撞上英劇獨特的黑色幽默,真的讓人很難不喜歡。現在的我們其實都忘了,“醫生”終究也只是人,是人就會有犯錯誤的時候,是人就有能力的極限。不是所有的疾病都能被治好,也不是所有的治療都是簡單地打針吃藥。真實的人生里疼痛難免,真實的醫療也只能做到偶爾治愈,特別是在醫療資源的稀缺性無法被解決的當下時代,讓我們都能看清現實,多幾分理解吧。
確實這是一幕又搞笑又喪又心酸的婦產科眾生相,發生在06年的故事放在當下依舊適用,對于醫生來說救死扶傷的初心會被來自患者、上下級和大環境的各種離譜慢慢消磨直至麻木,正如Shruti決定結束自己生命前的畫外音 "I"m sorry I really did try"。焦慮,絕望,抑郁,無法跨越的社會階層,永遠存在的偏見,靠奉獻支撐的體系,拼盡全力到頭仍然一事無成,甚至不一定會好人好報,世界的真相就是這樣。
現實的殘忍之處便是如此,有人早產、有人老無所依、有人遭受家暴、有人在職場中遭受投訴...各種生活的對立面交織在一起紛雜呈現,負壓超載、有時甚至是機械地工作與醫護職業本身的人道主義屬性,資金不足且運轉機制不科學的公共醫療體系與空有其表而專業能力堪憂的私人療養所,以及形形色色的醫患關系……沉重和嚴肅是主旋律,但每個不經意的縫隙里也都流露出幽默和自嘲,一部真實感強烈的生活劇,也是一個行業內幕的切片。
總之,該劇通過一個普通產科醫生的視角切入,展示了一所公立醫院的群像,看到了公立醫療體系背后長期存在的痼疾。不健康機制下的工作完全毀了生活,作為社畜太能共情了,以至于即使有那么多嘲諷和笑話,在工作日的夜晚看這部劇會感到非常疲憊和痛苦。但同時又會被它感染,面對痛苦和動搖還是會選擇對工作的熱愛,近乎殉道的奉獻令人動容又唏噓。人是復雜的,人生是復雜的,生活就是一邊哭著一邊繼續,要學會苦中作樂,也要學會放過自己。
更多精彩推薦:
《不眠 Vigil》近期最好的英劇
《迫近》:關于女性相互救贖的迷你英劇
《爭分奪秒》(Time) 關于贖罪的神劇
?
關鍵詞: Shru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