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對話“周秉昆”雷佳音:這個角色讓我更懂得珍惜生活
在央視剛剛大結局的《人世間》,又光速地在江蘇衛視二輪播出,持續發熱。為什么接演《人世間》?自己和周秉昆有哪些共性?為什么說愚笨的孩子是來報恩的?接受交匯點記者采訪的雷佳音,一一解答。
1.怎樣的機緣巧合讓您接觸到周秉昆這部劇的?
我公司收到的劇本,然后說有這樣一部戲,我當時在拍別的戲,就放下了。后來大學老師、身邊很多前輩演員都問我是不是有這么個戲,我一看才發現,真是寫得挺不錯的,差點兒錯過,就接了。
2.周秉昆是一個怎樣的人?
一個人的優點可能就是他的缺點。周秉昆很軸,是優點也是缺點;這人熱心腸,一聽是優點,可能苦了自己。這人還有一些話少,比較慫慫的。
3.他身上最打動你的是什么?
為自己家人和愛人出頭吧,算是所謂的霸氣。這人其實,他的力量不在于霸氣。在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好多像周秉昆一樣的人。所以說,今天我來演,周秉昆是這樣,但換其他人來演,可能也是。周秉昆這個角色挺廣義的,大家都能找到這樣的普通人,照顧自己的小家。他最吸引我的,就是會為別人考慮問題,有那么一桿秤,為朋友、為家人,還挺打動我的。
4.與您之前塑造的人物相比,最大的差別是什么?
這我還說不好。但是我知道這個角色比以前所演的角色相比,這個是屬于非常非常豐滿的角色。以前的角色可能是這樣,可能是那樣,被事件帶動地走,拯救全人類的;也可能就是很小的人物。但是這個角色,真的就是用五十年,把這個人、這個角色展現得還挺淋漓盡致的。所以說之前的角色跟這個角色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這個人真的很豐滿。
5.您覺得你和周秉昆有相似之處嗎?
相似之處肯定有,首先就是我是一個東北人,雖然說是以東北來看待整個中國,但它確實是講一個地方的一個戲。還有一個,我還算是個熱心腸,沒事會問身邊的朋友,怎么樣啊。我有時候有點兒軸,有時候話也沒有像鏡頭前這么多。
6.拍攝過程中,會不會有自己成長的細節?
有。還不是說哪一場,是真的我必須拿我的感受來衡量世界和這個劇本。我當時會想,怎么演會跟大多數人共情。我當然會想這個,但是出口還是得拿我自己的情感來跟大家共情。其實點點滴滴,還是要用我自己的情感來判斷。
7.進組之前做了哪些功課呢?
我倒覺得我真挺像那個年代的那幫人。我確實沒經歷過,正好去年過年的時候看完了三本小說。從大年初一開始,白天去電影院支持票房,晚上回家就開始看劇本。打接到這個戲到進組之前,每一天都在想、看資料、看原著。要說怎么還原,我確實沒經歷過。我為什么接這個戲,是因為我爸和周秉昆一般大,都是1952、1953年生人。所以很多事,會找我爸那輩人求證。包括小的時候,也經常聽父母講。特別過年,我們家里頭我老舅和我大舅媽還真的是青年點認識的,我大舅和我爸是部隊戰友,因為哥倆兒處的好,就把妹妹介紹給我爸了,就成我媽了嘛。所以家里面一到過年聚會,小時候老聽他們講,當年上山下鄉青年點什么樣,在北京當兵部隊怎么樣,包括我也看到我父母也經歷過改革,我媽也下過崗,所以說身邊還是有這個原型,像院里面的叔叔、大爺、鄰居什么的。
8.有人說你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氣質,非常適合演周秉昆,你怎么看?
雷佳音:嘿!這是說得好聽了,其實就是苦大仇深了是嗎?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我就是那句話,我希望我開心的時候能讓觀眾臉上也有笑容,我難過的時候,也希望觀眾能有共情,一上一下,希望能帶動大家。
9.愚笨的孩子是來報恩的,似乎周秉昆就是這樣,他為什么會這樣做?你能理解他的選擇嗎?
這其實是觀眾總結出來的,我拍的時候沒想到這點。我看文本的時候,大哥很聰明,姐姐很自由,這老三留家里。拍之前,我自己陷入一個誤區,后來我把自己捋清楚了。其實小說寫得也是這樣,周秉昆不愚笨,他只是話少。周秉昆是那個年代,多數人的樣子,他哥、他姐是超時代的。至于報不報恩,我作為演員,只能根據劇本去詮釋。沒辦法,這也是陰差陽錯,老疙瘩就留在家里照顧。我覺得,現在這個戲能夠共情,是因為這個人物寫得比較樸實。
10.先后兩次入獄,悲劇色彩有些濃。通過周秉昆,想跟大家傳遞什么?
要有韌性,沒有誰真的一輩子不遇到坎兒,家家都有難念的經。不論你社會地位,你的人生多成功,你的經濟物質多豐富,甚至你的精神境界多高超,都會有困境。所以說就是,人這一輩子就會不斷遇到困境,有大有小,但是這種韌勁,對美好東西的向往不能丟掉。
11.和薩日娜老師的母子戲很動人,有做設計嗎?
沒有。我倆很奇怪,我倆是校友,她是我師姐。我倆演的時候,真沒有任何設計,就是一開拍,我倆你一句我一句,嘻嘻哈哈就給演了。我拍的時候就感覺特流暢,特舒服。因為我演的時候可能不客觀,但是我最后自己看電視的時候,發現這倆人還挺暖,這是我沒想到的。當時現場我只是覺得特默契。
12.周秉昆對父親的感情,您如何理解?
和解很簡單,都是一家人。這個電視劇和別的不一樣,一般倆人吵架了,你總得寫是怎么和解的,一般80%電視劇,出了問題一定有解決問題這一趴。但是你發現《人世間》 沒有解決問題這一趴。我覺得這個點寫得很準。包括冬梅和媽媽,周秉昆和爸爸,你看吵完第二天就和解,它沒有一個過程。但是觀眾還接受,就是因為它講情,家里面不是說道理的地方。周秉昆和他爸,還確實是中國典型父子。因為這個家里面,最像他爸爸的是周秉昆,性格也像,倔、軸,也是腳踏實地的、務實的人。所以出現問題了以后,倆人都要自己的面子,父親覺得我是爹,兒子覺得有自己的立場。其實,這也是一種戲劇的編排吧。
13.和殷桃是第一次合作嗎?評價一下?
好啊,真好。桃姐是挺有力量的演員,然后桃姐自己也說,剛開始接受這個角色的時候,難度會比我大,因為她不是東北人。怎么去拿捏這種溫潤,內心又很強大的女性,我覺得桃姐真的好多戲,我后期看也很感動。
14.怎么看待周秉昆和殷桃的“自行車”愛情?
愛情有很多種,自行車愛情我也是第一次聽說。我覺得自行車愛情很代表中國家庭,就是我們民族本來就含蓄,等兩口子結婚之后,激情不在,都是靠點滴支撐。自行車愛情特別淡,特別相濡以沫,但是冰山一角的下面,真的是很深沉的愛。
15.所有情話里,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
我都能背下來,我不知道網友喜歡哪一句。我很感動的,鄭娟的臺詞,倆人在屋里頭聊保姆。問鄭娟你為啥不讓我送錢了,然后她說我怕你出事兒。這句其實挺打動我的。原來這女孩是一直為我著想,怕我出事。這倆人好就好在,都是為對方著想。那場戲很多臺詞,我自己看的時候覺得很感動。
16.怎么看待六小君子的感情?
挺好!我覺得到這個年代,這種友誼可遇不可求,不是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發小,但是一定會有那個能說悄悄話的人。
17.六小君子拍攝過程中,有沒有什么印象深刻的故事?
不全是我同學,他們互為同學。國慶兩口子是同班同學,春燕和趕超是同班同學,向陽和于虹是一屆的,我和德寶是同事,我們彼此互為同學。大家伙兒到了一起之后,說實話很有安全感,溝通成本少。安全感是,這場戲開始拍了之后,每個人都知道劇本是怎么樣。到這是什么,到這是什么,到這是什么,但是在這三個點之間,大家伙兒隨便說話,有的時候是經常是這樣,一人一句,但還能演到這個點。就這種默契,大家都很無私,很默契,挺有安全感的。所以你看,六小君子我們的戲,周秉昆不怎么說話,一個是我想休息休息,二是讓他們演吧,真的演得特別好。
18.跨度五十年,拍攝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戲,分享一下?
這個戲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我自己演的時候,感覺處處是陷阱。為什么這么說?是因為它一直是流淌。你看以前有跨度的戲,它可能是十年、二十年,我們演這個階段,年輕、中年、年老,就完了。但這個戲是流淌,他可能兩三年、三四年,然后就存在一個問題,你看劇本的時候覺得沒什么,劇本也沒寫要痛哭,但是你演起來。比如說周秉昆第一回出獄,回來看到媽媽在床上躺著,他就兩句話:媽,我回來了,這回我真回來了。劇本也很普通,但是你往這一待,你拿起薩老師的手一想,自己在獄中待了半年,媽在床上躺了半年,這兩句臺詞你該怎么說。你就發現這戲演得特別累,你看劇本以為就過去了,也沒有感情戲。但一旦操作起來,你發現每場戲都非常累。有時候我們大家伙兒都說,今天不哭了,咱今天別哭了。但一到那戲的時候,就不行,這個是最大的感受。
19.演周秉昆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更踏實,更懂得珍惜生活。
記者 陳潔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