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朱婷
作者:安逸
美編:加一
任達華一向低調,每年除了在不同的戲里亮相,幾乎沒有其他新聞流出。
出道45年,任達華拍了近300部戲。光是在2019年的前10個月,他已經交出了一部電視劇《破冰行動》,四部電影《人間·喜劇》、《追龍2》、《小Q》和《我和我的祖國》。
但“勞模”的步伐卻被一場意外打亂。今年7月20日上午,他在廣東中山亮相商業活動時被一男子誤傷,腹部和右手4根手指受傷,被緊急送進重癥病房救治。
即便如此,時年已經64歲的任達華也沒有借機停下來好好歇歇。休養不到一個月,他右手綁著繃帶就站在了電影《小Q》的宣傳活動上,精神飽滿,狀態如常。
娛影君(ID:yuyingzhiku)前幾天采訪時,問起身體狀況,他的態度頗為輕松:目前還在恢復,能做運動了,下個月就開始拍戲啦。
他還說自己從沒想過退休,“這世界太美好,未來會一直拍戲下去。”
身體力行給貴圈眾多藝人上了一堂課,名字叫《演員的自我修養》。
“不用心演,搶戲也沒用”
2018年的影視寒潮沒有影響到任達華的拍戲節奏。
在2019年的大小銀幕上,任達華參演的影視劇接連上映,收獲了不少觀眾的崇拜和淚水。
5月份上映的電視劇《破冰行動》,他飾演“趙嘉良”,亦正亦邪,既是臥底警察,又是腹黑商人。在一場被注射毒品進行審問的戲碼中,任達華表現驚艷,不少網友自發前往任達華的微博下評論:折服~炸裂~
電影《小Q》里,任達華首次飾演一位“盲人”,和導盲犬搭戲。電影上映后,貓眼討論小組里,不少觀眾留言:哭得稀里嘩啦;哭腫了眼。
再到國慶檔的獻禮劇《我和我的祖國》,任達華出現在薛曉璐導演的《回歸》單元,飾演一位內斂沉默的修表師父。他坐在天臺上,喝著酒看國旗,煙花璀璨映照下流淚的畫面成了整部電影的經典場面,被評為全劇最感人的一幕。
這些角色類型不同,風格迥異,但在任達華的演繹下,看起來似乎不費吹灰之力。舉重若輕的背后,任達華自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方法論:
“演繹角色之前,要了解劇本的背景,人物的背景,從角色的心理出發,就能演出來,甚至說不用演,自然能呈現出來。”
換言之,他認為拍戲前充分理解角色對入戲很重要。
影迷們至今仍在津津樂道,任達華當年為了演好《文雀》里的小偷,練出了可以把刀片含在嘴里的“口技”。飾演《歲月神偷》的鞋匠,他去鞋鋪學做鞋,堅持駝背、彎腰,因此患上了腰肌勞損。
而此次為了拍攝《小Q》,任達華不僅在盲人學校學習了一個月,每天觀察視障人士起居飲食細節;提前接小Q回家培養感情,一起生活三個星期,給它洗澡,喂它吃飯,帶它散步來培養感情;為了更加貼近角色,他專門定制了更像盲人眼球的白色隱形眼鏡,這種隱形眼鏡偏白,感光度不一樣,有一點光就會刺激眼睛,泛紅過渡,變得十分敏感……
也正是多年堅持這項“基本功”,將角色逐漸帶進骨子里,任達華從來不怕被搶戲,“很多人演戲演在表面上 ,不用心,搶戲也沒用。”
用角色傳播香港文化,“拍戲是享受”
任達華身上一直保持著香港老牌藝人的工作狀態。
曾經的香港電影“盡皆過火,盡是癲狂”,演員們拼演技拼市場的同時,也需要比拼體力。有一年拍16部電影的“劉十六”(劉德華),一年12部戲的“張一打”(張曼玉),一天進九個劇組的“鄭九組”(鄭裕玲)。
任達華同樣高負荷。1978年從TVB出道時,不僅體驗過24小時不間斷拍戲,電影紅火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曾創下過一年拍攝17部電影的個人記錄。
即便如此,任達華從1978年拍戲至今,從來沒有遲到過。他將“準時”理解為互相尊重的前提。
“在片場,不遲到意味著我尊重別人,這樣別人才會尊重我”。
而在這40年里,他也親身經歷了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全過程,并自發為香港電影的復興添磚加瓦,主動承擔起傳播香港文化的使命。
在他的記憶里,對自己意義重大的電影包括《PTU》、《天水圍的夜與霧》、《歲月神偷》、《殺破狼》、《俠盜高飛》等等,理由是這些戲里面都有底蘊濃厚的香港文化。
翻看任達華的從影履歷,他合作的導演大多數來自香港,不僅有杜琪峰,許鞍華,羅啟銳,葉偉信,林嶺東等資深導演,也有不少初出茅廬的新丁。
按照如今香港影視圈的落魄現狀,和新導演合作往往意味著片酬很低,或者壓根沒片酬。即便如此,任達華也從來沒有計較過。用他的話說,這是互幫互助。
任達華對如今香港影視圈的態度很樂觀,“市場小一些也有好處,作品精耕細作,出精品更容易打動觀眾。”
近些年來,隨著香港電影沒落,行業青黃不接的情況越發嚴重,新人難以出頭,曾經經歷過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演員們卻在逐漸隱退,但任達華的拍戲頻率卻絲毫沒有降下來。
他保持每年3—9部電影上映的節奏,身材40年如一日,兢兢業業恪守著老牌演員的風采。
倒是有不少影迷心疼,“已經是影帝了,64歲還這么拼干嘛?”
聽到這個說法,任達華愣了一下。
他說,自己是享受型,從前到現在,都是這樣。
“每次去拍戲就等于到不同地方旅游,能享受不同地方的美食,感受風土人情和區域文化,從來沒覺得拍戲有任何辛苦。”
有意思的是,被問到是否支持女兒未來進娛樂圈拍戲,任達華的回答很“雙標”:不支持,拍戲太辛苦啦。
“沒有預設目標,只想往前走”
任達華演過變態、演過殺人犯,演過舞男,演過黑幫大佬,演過警察。曾因為警察形象太深入人心,混跡黑幫的小混混一看到任達華,拔腿就跑。
而到今年,任達華在64歲交出了不一樣的答卷。
他以盲人的身份首次挑戰和狗拍戲,不僅無法像和人對戲那樣飆演技,也失去了“眼神傳情”的情感大門。
在這種情況下依然大賺了一把觀眾的熱淚,靠得無非是真情實感的共情能力。拍完《小Q》后,任達華甚至想過,未來要培養和花草對戲的能力。
他喜歡這種挑戰的感覺,“因為世界上有太多好故事,我要隨時做好準備,等待下一個更加豐富的角色。”
作為50后,任達華喜歡和年輕導演合作,好奇90后、00后的內心世界,“時代不一樣,這樣才能給我更深入和他們對戲,不斷更新自己。”
這種不斷逼著自己進步的效果就是,任達華的觀念在圈內頗為超前。
今年5月上映的《破冰行動》,任達華和90后“流量小生”黃景瑜演繹一對父子。
十幾天相處下來,任達華對“流量”群體有了自己的鮮明態度。“有流量是好事。不斷有新人和我們一起,我們電影業才會有進步。”
對于目前圈內的流量亂象,任達華沒有提出千篇一律的批評,而是提出自己的建議:年輕演員需要成長、磨煉,多和實力派演員搭戲,進步會更快。
在引起熱議的女演員中年危機問題面前,任達華也有自己的看法:中年演員從來沒有危機。
他說起了自己心目中的偶像,52歲的內地女演員江珊。江珊曾在2012年演繹過埋滿中年危機炸彈的電視劇《人到四十》,因此收獲華鼎獎最佳女演員。那年江珊剛好45歲,初入中年,合適的年齡遇見合適的角色,這份“幸運”的背后,任達華說,
“每部戲都需要中年演員,也需要青年演員,有能力就有市場。”
而在受傷休養這段時間,任達華也在不斷更新自己。他學繪畫,學攝影,學寫文章,帶著女兒去旅游,前段時間去了荷蘭,馬上要去新加坡,理由是體驗生活中的變化,拍戲才會有新想法。
被問到有沒有考慮退休?
任達華的回答是:從沒想過退休,因為沒有預設過要完成的目標,只想繼續往前走,不會停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