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新劇,它的總導演是沈嚴,他之前的作品包括《我的前半生》《流金歲月》《中國式離婚》,導演是劉海波,不僅跟沈嚴搭檔過《辣媽正傳》《中國式關系》,還獨立執導過口碑相當不俗的公安刑偵劇《三叉戟》。按理說,這兩位導演掛帥的新劇,故事從全職媽媽重回職場講起,聚焦年輕夫妻的矛盾和摩擦,又在沈嚴和劉海波非常熟悉的上海,實地取景拍攝,再加上白百何、佟大為、蔣欣等一眾實力演員,《我們的婚姻》開播快要兩周,本該引發熱議,火爆熒屏。
圖說:《我們的婚姻》 官方圖
但似乎,并沒有。網上討論者寥寥,至今沒有開分,一星、兩星、三星的差評倒是不少。收視數據自然也不盡如人意,不如同期開播的《相逢時節》,甚至遠不及首播結束后在江蘇衛視重播的《人世間》,為何?
首先,婚姻部分有點老套。無論是不甘“全職媽媽”身份,想要重回職場,女性所面臨的現實挑戰;還是全職奶爸進退兩難,想要再拾起個人志向,卻不得不為家庭繼續付出的尷尬;抑或是甘于在家照顧孩子、老公,卻因為家庭話語權微弱,不得不承受老公出軌壓力的現實……因為家庭分工所導致的矛盾,是全劇的主要矛盾不假,但似乎這也是全劇的所有矛盾。有人說,“感覺編劇很努力了,搜刮網上各種男女議題里的金句,然后用女主的嘴瘋狂輸出”,也有人說,“編劇把夫妻都快寫成仇人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婚姻》中的婚姻生活是懸浮的,而且還有諸多的不合邏輯之處。夫妻鬧矛盾,讓老公睡書房,一睡睡了十幾集,絲毫沒有緩和矛盾解決問題的意圖;孩子被綁架,一演好多集,老公不斷給妻子信號,但老婆只顧著在宴會上搶客戶爭資源,幾乎完全沒有顧及老公的“反常”,這樣的夫妻壓根就不可能和諧美滿地分工合作,過到孩子六歲,過不到這劇開篇,早已經離婚了。
其次,職場部分有點拉胯。生活劇,職場部分稀松、拉胯,是大多數國產劇的通病,《我們的婚姻》也沒能幸免。劇中的投行工作,看起來除了辦公室地段好,穿著光鮮之外,并不需要太多專業能力的積累,甚至不需要一些職場常識和禮儀。比如,丈夫作為一個被公司老板器重的投資新貴,伴侶到競爭對手的公司工作真的不需要避嫌?比如,離開職場六年,回來干了一個音樂節的宣傳,就可以直接看項目選項目了?又比如,老公說要辦一張高爾夫球會的會籍卡,拓展人脈,也已經重新投身職場的妻子的反應居然是“工作只要能力強不就好了嗎?”;再比如,當目睹丈夫的上司包養小三,正義感爆棚地硬要在一個飯桌上說上一籮筐讓對方難堪的話……套用一句網友的評論,“這樣的人,在現實生活里,活不過三集”。
再者,編劇在整體故事推進上偷懶。一個可以把一套房子裝修妥帖,并獨自安排搬家事宜的老婆,居然找不到一個能準時接送孩子上下學,并且照料好家庭瑣事的保姆,任性地雇傭著七點鐘要下班回家的阿姨,讓家庭生活的矛盾不斷堆積……
無須再多舉例。其實《我們的婚姻》的出發點是好的,把婚姻里的分工和矛盾,掰開了揉碎了,擺上了臺面,犀利的臺詞更是撕碎了許多人粉飾太平的美夢。但快要20集了,觀眾還沒有感受到白百何飾演的全職太太遭遇真正的生活困境,她只是不斷對著老公大叫大嚷,任性又自我,叫人無法共情;觀眾也沒有感受到佟大為飾演的投行精英有設身處地地為對方、為“我們”著想,他所做的,僅僅是一次次解決表面問題,然后任由真正的毒瘤暗自膨脹、惡化。這樣的態度,于夫妻雙方,是敷衍;于整個劇集,同樣也是。沒有“我們”的婚姻,自然沒有辦法撐起《我們的婚姻》。(孫佳音)
關鍵詞: 年輕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