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飾演《殺死伊芙》“小變態”一角,迅速走紅的朱迪·科默,有她的困擾。
有一次,粉絲找她拍照,悄悄在她耳邊說:
“你能掐我脖子嗎?”
喂!這位粉絲,清醒一點,啾迪(朱迪·科默昵稱)可不是劇中的變態殺手。
當然,結果可想而知。
合照后,公關人員立馬請走了這位粉絲。
憑借第二季的亮眼表現,啾迪拿下艾美獎劇情類最佳女主,躋身好萊塢當紅女星。
在好萊塢電影《失控玩家》里,跟“小賤賤”瑞恩·雷諾茲搭戲,票房表現遠超預期。
這個謎一樣的女人,游走在好萊塢的冷艷殺手,誰也不知道她的路有多遠。
趁著《殺死伊芙》最終季的播出,聊一聊被粉絲瘋狂追捧的“小變態”。
《殺死伊芙》薇拉內拉
>>>>“我知道你壞”
《殺死伊芙》第一季太飛,太瘋狂,太多神來之筆了,沒有天才的靈感和才情,怎么寫得出!
不愧是菲編(菲比沃勒布里奇),太牛了。
寫的時候,菲編把自己代入伊芙,當然只能代入伊芙。
伊芙身上甚至有《倫敦生活》女主的影子,看起來好喪,好慘。
明明她在正常生活,你就覺得她好不正常,好孤獨,好壓抑。
伊芙跟薇拉內拉第一次見面
伊芙不會喊“boring”,有人要替她喊,還要大聲的沒好氣的咆哮:
“Boing!!”(發出小變態的聲音)
一副不是我對不起世界,是這個世界對不起我的無賴架勢。
伊芙不能耍無賴,她要當“人”,一個正常人。
于是,從伊芙視角出發,與之相反的薇拉內拉誕生了。
這個小混蛋有什么特質呢?
第二季,心理變態研究專家說,把任何讓我們之所以為人的特質,都一一刪去,就是精神變態者。
她不要當“人”,摒棄了所有束縛她,讓她成為“人”的因素。
說這番話時,專家不無輕蔑,他把薇拉內拉看成了一個東西,一個物件。
但伊芙不這么想。
第三季結尾。
薇拉內拉問伊芙:你會覺得我是個怪物嗎?
伊芙:你集許多事物于一身,所有人內心都住著一只怪物,只是大部分人都能把它藏了起來。
“小變態”薇拉內拉,可以看作某種欲念的集合體。
是人不敢嘗試,卻渴望嘗試的某種沖動的化身。
她的所作所為,幫人釋放出壓抑在潛意識深處的「邪念」。
已經播到第四季,我還是對第一季第一集第一幕的場景記憶猶新。
小變態一副童真的笑容,朝對面的小孩笑,然后走過去,打翻小孩冰淇淋,得意地笑。
你相信“人之初,性本善”嗎?
我不信。
別替她辯解,她就是本能地“壞”。
“小變態”天生長了一張孩子氣的臉。
時常表現出童真的姿態,喜怒行于色,像小孩一樣容易被激怒,喜歡炫耀,喜歡被注意。
她像是人類的孩童狀態,野性未馴。
當慣了遵守規則的「乖大人」,通過“小變態”的破壞,釋放了壓抑在心底的「惡小孩」。
“小變態”又是天生的精神變態者。
天生,意味著無辜。
她沒有同情心,她毫無感覺,她殺人放火,她四處毀壞,好像也不能從道德上指責她。
從而減輕了觀眾道德上的負罪感。
生活那么累了,我看個劇還要被教化?
看她那么肆意妄為,爽就完了。
我相信“女殺手”薇拉內拉被創造之初,一定是想帶著觀眾完成一場在真實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冒險。
>>>>“寶貝,換個姿勢”
竇文濤曾調侃說,好萊塢電影像在跟觀眾調情,會特意去挑逗觀眾。
如果這樣的話,《殺死伊芙》倒像在跟觀眾偷情。
偷情中刺激又害怕的感覺,主要是通過觀看“小變態”與伊芙之間的極致拉扯實現的。
第二季里,“小變態”找到伊芙的丈夫,把他嚇唬了一頓。
回來后,丈夫就強勢壁咚了伊芙,問她你是不是就喜歡這樣,喜歡讓你感到畏懼的?
然后伊芙就興奮了,兩人度過了愉快的一晚。
第二天早起伊芙很開心,畢竟丈夫以前只會一種體位,傳教士體位。
講這段不是為了搞黃,是想說,生活需要“換一種姿勢”的刺激。
習慣了白開水一樣的日子,每天都是單曲循環,人老了會對很多事物失去感覺。
“小變態”在互助會說的那番“大多數時候我都毫無感覺,生活太無趣”的話,可能是她跟其他人唯一的共鳴了。
大家看《殺死伊芙》難道是想看什么“十二門徒”懸疑線,伊芙的自我成長嗎?
看的不就是拽姐“小變態”,穿著又貴又漂亮的時裝,全世界到處變著花樣地殺人放火,
順便滿歐洲旅游,住豪華公寓,吃奢侈早餐,沒事調調情,誰也抓不住她。
刀尖舔血的薇拉內拉,性感、熱辣、沒心沒肺,有致命魔力。
每當你準備愛她時,她馬上嚇死你。
就像伊芙,被“小變態”的真情流露,感動了,心軟了,看到她當街給人擁抱,卸下了防備,沒想到當頭一擊。
小變態下一秒就將懷里的女人扔到馬路上,讓行駛而來的車輛碾碎她。
隔著玻璃,伊芙跟小變態對望。
伊芙的神色變了四變,恐怖、憤怒、失望、嘲弄。
對面的小變態,還是那個小變態,隨時而來的獸性,讓人驚怖。
她們之間的關系,也只能隔著玻璃,撫摸和想象彼此。
千萬不要過分靠近,千萬不要有愛情,千萬不要有親密的身體接觸。
有就毀了精心建立起來的迷人又危險的關系。
要的就是又渴望又恐懼的偷情般的刺激感,讓觀眾跟著完成一場熒幕上的偷歡。
第二季結尾。
兩人有一場“電話性愛”,當然是通過第三個人完成的。
第一次看有點突兀,和難以接受。
后來想想這是她們之間能做出的最大尺度了,用眼神、用語言逗引,好過用肢體。
因為這不是一部單純的“搞姬片”,這樣格局就小了。
也可以看作一部時尚、性感的心理懸疑劇,小變態是一種心理的象征。
第三季最后。
伊芙說“幫幫我,讓我解脫”,伊芙想表達的是,我把心里的“怪物”放出來了,怎么辦?
小變態說,轉身,往前走,決不回頭。潛臺詞:離她這頭“怪物”遠遠的,不要被她影響。
可伊芙還是回頭了。
小變態也轉了身。
伊芙已經釋放出了心底的怪物,甚至已經表白“每當我設想未來,腦子里總是浮現你的臉”。
她如何能控制生命流溢的激情不往外冒;
如何控制那些大膽的,越軌的,時刻要突破限制的放縱、冒險與破壞的邪念不往外冒。
擊中人心的都市劇,會反抗生活。
按照第一季的設定,這部劇是普通人伊芙對平庸、卑瑣、無聊生活的反抗。
小變態是被迷戀的那一方,屬于第二主角。
沒想到播出后,女殺手薇拉內拉,大受歡迎。
第二季、第三季給她增加了大量戲份,包括她的身世、家庭之謎,老師達莎和母親的出現,我一開始認為是敗筆。
不要讓小變態的形象靠近普通人,不要讓她接地氣,不要讓她距離觀眾太近,浮在半空中,保持神秘感,能保持最大的魅力。
但好像最后也無所謂了。
沒辦法控制對這一角色的喜愛,多了解她一些不好嗎?
了解到,她想要擁有正常人的情感,會因為會哭而笑,表達喜歡時很笨拙。
惡狠狠拿刀抵住尼克的胸口,只是想要他的牧羊人派食譜,伊芙喜歡吃這個。
那么,你喜歡她什么呢?
喜歡她,只是不喜歡自己的生活如此普通、乏味。
謝謝你的出現。
最終季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