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大年初三,已集中接連看了兩部抗美援朝主題的大片,先是《長津湖之水門橋》后是《狙擊手》。
《狙擊手》不能說不是好片,不能說不感人不是老謀子良心之作;但奈何遇到同期的《長津湖》系列,無論有意無意難免會有對比,而這一比較就顯然高下立判。
如果說《狙擊手》是一部國產不錯的戰爭影片,那《長津湖之水門橋》我認為就堪稱是中國影史上一部偉大的戰爭影片。
主要基于以下幾點:
一、《狙擊手》是電影藝術,而《水門橋》則是電影也是歷史。
二、《水門橋》既忠于歷史還原,更有好故事托底。
因為越研究越能理解并體會到,那場戰爭為后世數代和平所產生的巨大價值。
當然國產電影對于歷史的描寫從來不是難事,難的是怎樣講好故事,也就是有個好劇本的問題。
三、《水門橋》刷新了中國戰爭電影的宏觀場面巨制,同時更是刷新了微觀到細致毫巔的戰爭中的人性刻畫。
先說極度還原的戰爭寫實場面。
《長津湖》系列電影在我看來就破天荒的第一次高度還原了真正宏觀的戰爭場面,而且是從頭至尾不帶絲毫水分的呈現,毫不夸張的可以說,第一次達到了世界戰爭電影史上的頂尖呈現水平;在此基礎上,更難能可貴的是,并未因畫面特效等頂尖制作的追求,而忽略對微觀人性的刻畫。
這種帶有政治色彩的影片,最忌人性刻畫假大空、淺顯虛。
人性沒有生來高尚,成長也從沒有一蹴而就。
而這都不是一個簡單保家衛國的口號所能承載起來的真實,唯有細致毫巔的人物人性刻畫方能承載,而這也正是《長津湖》兩部電影最大的閃光點。
同時感謝徐克和林超賢導演,在我看來正是兩位香港導演的傾情付出,突破了大陸導演拍攝戰爭片的天花板。過去的大陸導演無論知名與否,無論資金充足與否,戰爭片都已習慣了以點帶面、局部帶整體的拍攝手法,說得好聽為了更加突出人物刻畫的需要,說得不好聽其實就是格局稍欠、缺乏大型戰爭場面拍攝的經驗和把控能力。
一部偉大的影片,不僅是電影本身全方位的突破式精彩,更是順勢而為耐人尋味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