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進入了宣傳流程之后,這部作品的票房節節升高,不少人覺得這部作品的收視率可以叫板《英雄無歸》。馬特·里夫斯的熱度很高,外界喜歡討論他克里斯托弗·諾蘭的區別,兩位《黑暗騎士》系列的導演值得關注。影評人帕克表示:“里夫斯崇尚務實派的影片,這是他與諾蘭的不同之處,諾蘭的作品富有想象力。”里夫斯的務實派作風具有雙面性,他能夠讓《新蝙》貼近生活,同時他也會讓這部影片缺乏想象力。帕克對此進行了評價:《新蝙》還缺少諾蘭的衍生空間,如果里夫斯能夠融合諾蘭的理念,新版《蝙蝠俠》在質量方面的提升空間很大。《盜夢空間》和《信條》是諾蘭的代表作,這兩部電影擁有出色的衍生空間。
里夫斯在自傳中說過,他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導演和編劇,所以他崇尚務實派的影片,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帕克認為,《猩球崛起》系列可以代表里夫斯的創作偏向性,雖然該系列的名字很有創造力,腳本也比較有意思,不過該片的整體走向非常務實。里夫斯還透露過艾布拉姆斯對自己的影響很大,兩人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就開始合作,當時他倆還不怎么出名。看過艾布拉姆斯作品的影迷們清楚,雖然他創作過不少科幻片或者奇幻類的電影、電視劇,但是他的導演或者出演風格非常務實,里夫斯也是這方面的典型創作者。他倆都出現過缺少衍生空間的問題,所以他們的作品在收視率方較為平穩。
這種理念和作風在《新蝙》之中一覽無余,即便帕丁森遇到了很多爭議,不過布魯斯·韋恩的走向趨向于穩定。帕克覺得里夫斯之所以崇尚務實派的作品,這與他成長的年代有關。里夫斯在電影人生涯的初期,正逢好萊塢的白銀年代前期。這個時候影壇的作品風格較為豐富,但是影片的類型還是有主次之分——史詩級紀錄片的檔次很高,不少當時的導演喜歡拍攝人文情懷的東西。至于《蝙蝠俠》或者《蜘蛛俠》這類超級英雄系列,盡管他們在漫畫領域相當火爆,但是這類作品在三十年前“很難進入大熒屏”。時代的風格,讓里夫斯傾向于現實主義。帕克還補充了一點,白銀年代在影片票房方面也出現了兩極化的趨勢。
有些當紅作品非常火爆,觀眾們想要收看《阿甘正傳》這種類型的影片簡直是一票難求。一旦這部系列的票房撲街,制片方就會虧得血本無歸,不像在新世紀之后,如果一部電影的票房和收視率不高,但是該片的質量很好,還能被專業人士定義為冷門作品。在這種環境之下,務實派的影片至少可以讓票房不會虧本,在電影人缺少安全感的情況之下,于是里夫斯就養成了這種風格。筆者(沾沾自喜看電影)也同意這種看法,在里夫斯早年的作品當中,《未來沖擊》以及《家族情仇》就充滿了功利主義的色彩,這是那一代導演的共性。當時不少電影人的科幻片,都缺少諾蘭哪種類型的衍生空間。
那些通過網絡平臺脫穎而出的電影人,諸如湯姆林這種網絡寫手出身的宇宙電影導演,他的作品也許根基不是很扎實,但是他的影片充滿了想象力,具有強大的衍生空間。在衍生空間這一塊兒,帕克還是認可諾蘭。對于文藝片或者紀錄片來說,作品有沒有衍生空間不要緊,因為這些紀實類的影視劇,只需要觀眾們對此產生共鳴,不需要大家對這些作品進行再創作。然而《新蝙》這種超級英雄系列顯然有額外的要求——帕克認為,新版《蝙蝠俠》的內容可以空洞一些,主演稍微不符合傳統英雄都沒什么大問題。然而這部作品缺少衍生空間,就會影響該片的綜合評定。
如果《新蝙》在票房方面達到甚至超越了《蜘蛛俠:英雄無歸》,卻因為影片缺少衍生空間不被專業人士看好,這種情況就很可惜了。里夫斯還說過,他希望新版《蝙蝠俠》沖擊各種獎項,衍生空間和想象力,也影響著影片在各類頒獎典禮的檔次。諾蘭此前執導的《黑暗騎士》三部曲,實際上在內容方面不算很翔實,創作的時候也沒有把握住中心點,不過該片繼續創作下去的能力很強,這就是衍生空間。所以帕克表示,《新蝙》還缺少諾蘭的衍生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