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在讀者群聊天,聊到資源咖問題時,發現大家的認知差異很大。
有人認為只要一直在資源獲取上占盡優勢,那就是資源咖。
有人認為只要有明顯的資本喂資源跡象,那就是資源咖。
有的也會把被力捧的新人,叫做資源咖。
在這個問題上,我在各代際的 生 和 花 盤點時提過一嘴,也做過單獨的 資源咖盤點 ,唯獨沒有細致分析過藝人的資源獲取過程,就趁這個機會聊兩句。
1
資源級別?
資源咖的爭議來源于大眾認知中 “資源級別”與 “明星咖位”之間的落差感,簡而言之,不夠匹配。
資源級別是一個相對可量化的指標。換句飯圈用語,什么是“好餅”?
最直觀的,投資規模。
一個投資大幾億的影視劇項目,容錯率是很低的,但凡不是洗錢或經手人貪太過,各方面配置應該都不低,起碼從成本角度確保了資源級別。
其次,內容水平。
IP改編的,IP本身的級別也是相當直觀,是國民IP《西游記》《封神榜》這種量級的,還是茅盾文學獎、“五個一工程獎”的文學力作?
是武俠、言情大師的傳世經典,還是網文大神的巔峰之作?
純原創一般不太容易判斷,只能從編劇過往作品上得到些端倪,但署名編劇未必是執筆編劇,所以只能作為參考。
然后,題材類型。
也許偶像劇更好賣更吸睛討論度也更高,但在大眾鄙視鏈里,正劇的level顯然要高于偶像劇,就連飯圈自己也是這么認為的。
所以我們才常常看到粉絲規勸正主不要再在偶像劇里蹉跎、抓緊參演正劇轉型的呼聲。
這一屆粉絲,都比明星自己更有榮辱心。
這因素下的頂級項目,就是所謂國家有關部門直接參與的重點現實主義正劇項目,比如當年最高檢的《人民的名義》。
最后 ,班底。
出品公司是新麗、正午、檸萌,還是慈文、華策、華錄百納?近三年作品列表拉出來看看,粉絲就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了。
主創團隊就更顯性了。貴圈稱得上大導、大編劇的名單并不長
而靠一兩部爆款上位的新銳導演、編劇,幾年也碰不上一兩個。
此外,連續拍出爆款的導演,哪怕是港臺再就業打工人,也會被追捧。
這兩年互聯網平臺成為影視投資的主要爸爸后,他們用以評估劇集和綜藝項目的SABC的內部級別,更方便了大眾對資源級別進行直觀判斷。但還有大量電影項目和非平臺主投項目,基本判斷逃不開上述幾點。
2
明星咖位?
如果我們大抵可以用投資規模、IP級別和導演編劇水平來確定“資源級別”,那么,怎么衡量明星咖位呢?
咖位到底是什么?是獎項?是流量?是國民度?是身價?還是過往影視實績?
很多人會說,它當然應該是各項因素的綜合體。那么,每個因素所占的比重該有多少呢?外形條件要不要被考慮進去?專業水平要不要被考慮進去?負面影響又要不要考慮進去呢?
如此復雜又模糊的衡量體系里,觀眾雖然對一二線明星的咖位能有大致的 體感,但不可能有精準的認知——咖位不是精確的數學題,雖然平臺一直想把它公式化。
平臺的公式化努力,集中體現在選角時考慮的 “站內流量”、“全平臺流量”上。這讓很多質優價廉的真正好演員消失在一線主角陣容中,因為他們并不活躍在社交平臺,而過往的戰績要么在非流量正劇領域,要么在非流量時代。
獎項作為參考的價值也越來越低。這幾年來,內娛的各類獎項,與其說是對藝人能力的表彰,不如說是其背后資本運作能力的彰顯。
how old r u?
這讓內娛所有獎項的含金量江河日下。連公認渣演技都能拿到的演技獎,誰還看重?連劉浩存都能提名的電影表演獎,公信力又如何服眾?
國民度確實是硬指標, 大眾公認的能打通上下市場的明星,統共也沒有幾位,且不是貴得驚人,就是自己成了資本,余下的絕大多數在這一指標上,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區別,在小圈層內稱王稱霸,在普通觀眾處“大哥你誰”。
用來積累國民度的,當然是 影視成績,但這也是一件玄妙的事情。周星馳+徐克聯合執導的《西游伏妖篇》選吳頂流做一番男主角,在當年 拿下了令人矚目的票房數據。
然而這其中,有多少人是沖著西游IP買票,有多少人是沖著周星馳徐克的金字招牌買票,有多少人是沖著前作《西游降魔篇》買票,又有多少人是沖著吳亦凡本人買票的呢?但最后,這十幾億票房都成了吳亦凡的一番電影實績,助他進一步升咖。
有人會說,有什么辦法,戲是他演的,成績就要歸他。那不如我們回頭想想,若換個年輕小生演,對票房會不會有實質性影響?對口碑呢?
綜合來看,這幾年內娛決定明星咖位最關鍵的因素,正是影視成績和流量水平。而最被觀眾詬病的專業水準,除非糟糕到“成了?!薄俺隽巳Α?,不然無損大局。
3
何謂資源咖?
幾年前,我對資源咖下的定義,如今仍無需變更:
純粹的資源咖,要能源源不斷得到遠超自己咖位 的資源 。
—— “源源不斷”作為判斷標準,非常重要。
我們來看最肉眼可見的資源咖類型,新人空降大項目做主角,以這種極端情況來分析一二。
頂級投資的項目甚少找無名之輩。目前有膽子啟用純新人擔任主演的,只有創作話語權很強或干脆自己做老板的創作者, 出于創作需要或者 捧自家人目的,才會冒這樣大的風險。
比如張藝謀。
多年來“謀女郎”這個詞,代表的就是那種一步登天的咖位躍升。
還有一些大家平時很難想到:于正、郭敬明、柴智屏……
但只要是新人空降,都是資源咖嗎?
當年的章子怡因為角色契合被選中單扛《我的父親母親》,后來又被張藝謀推薦給李安拍《臥虎藏龍》,徹底站住了腳跟,此后一路頂級資源走下來。她起步確實是“一步登天”,但此后也確實靠自己的表現證明了潛質與能力,若用資源咖概括她,很是辱沒了那一個個精彩的角色。同理周冬雨。
但劉浩存就是另一種情況。處女作《一秒鐘》尚有靈氣,《懸崖之上》已非常勉強,《小紅花》磕磕絆絆,到《四?!肪筒恢啤Y源獲取能力和演技表現幾乎成反比,這么一路趟下來,說她不是資源咖,路過的小狗都要吠兩聲表示反對。
檔次更低一些的于媽力捧和郭敬明力捧,又何嘗不是如此?
用新人,是一種對自己創作能力的自信。但用好了——演員與角色契合,且演員自己爭氣——后續靠表現自我證明,就能 以 最快速度造星成功;反之,就會在觀眾界面制造出 最大的不理解和怨氣。
極端情況之外,市面上大量存在的,其實是相差一兩個級別的錯位。比如 無名之輩突然出演小項目主角,比如 C級別藝人突然拿下A項目主角,或者 不溫不火二線突然拿下了S級。
也許是強勢公司力捧,也許是帶資進組,也許是與平臺的利益勾連,然而也確實 可能是與角色格外契合,或是純粹的撿漏。
與新人空降是一樣的道理,判斷資源咖,關鍵要觀察兩件事: 一是有沒有撐住面前這個大機遇,這證明了 選擇本身也考慮了契合度和表現能力,而不僅僅 基于不可為外人道的利益考量。
二是沒撐住的情況下,后續資源有沒有明顯的降級。能支撐“持續失敗仍持續投喂”的,只有純粹的利益或純粹的愛了
所以資源咖的論斷不在一時一事,而是在一個相對長期的動態中逐漸明確。初始資源是給機會,這其實是職場常情,但不計后果地持續給好機會,就不能用常理解釋了。
——而判斷是否資源級別遠超明星咖位,也需要綜合考慮。
一是,不能忽視 流量這個指標在資本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有時甚至是決定意義的。
某男演員大眾認知低,可他做出來的流量高,在市場唯流量論的那幾年,這位靠著虛假流量不僅拿下不少資源,而且片酬高到離譜。他是資源咖嗎?不,只是資本那幾年以流量共謀,以天價成本擊鼓傳花,除了最后的接盤俠,其他都靠流量概念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頂流們在自己烈火烹油的巔峰期拿下什么樣的資源都不足為奇。正如上文所述的吳某人那樣,當年以流量拿下頂尖資源,又靠頂尖資源自帶的水準成就了自己的實績,一路良性循環,越爬越高,這是讓人無奈的市場規律,不是純粹的資源投喂。
只有在自己一路flop之后還能拿到絕世好餅的某位,才真正可疑。
二是,不能忽視 成本對項目的限制。
高咖位自帶的高片酬,本就是高級別項目里的成本大頭,所以有的項目按S級碼盤子,但最后找不來一線演員,投資極易降級。這時的最終陣容不見得就是資源咖,而有可能是情況變化后的Plan B。
還有一個值得被注意的點: 之于女明星,所有男明星都是廣泛意義上的資源咖。
女明星要一部一部劇去積累自己的成績和咖位,男明星卻極易一夜爆紅。女明星從偶像劇跨界正劇千難萬阻,男明星面前卻未必有這樣一條分界線。哪怕是同樣接連失敗,市場與資本也更愿意為男明星提供多一次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女明星很少拿到。
這六七年里接連爆火的中生、小生的境遇,無一不驗證了這一點,其中不少人,自己已經成為了資本。
了解誰是資源咖,對我們有什么意義呢?
從公平意義來說,我們要先知道不公,才能抗議不公,拒絕不公。
而從消費者的意義來說, 你給我喂屎,我至少,要有所察覺。
如何看待資源咖?你心里最大資源咖是?
更多精彩點擊查看:
一個選角毀所有,影視劇的新困局?
00花:開始廝殺?
85-00小生盤點:這一年格局大變動?
主創不知道自己的影視劇是垃圾嗎?
2021年124部國產劇大盤點
2021年度翻車藝人大盤點
2021年國產爛片大盤點
2021年國產綜藝大盤點
影視劇用頂流明星,是一筆劃算的買賣嗎?
十幾個女人,三部好劇!
資本眼中的觀眾,到底有多蠢?
觀眾憑什么理解主創的艱難?
愛豆做演員,到底哪里不靠譜?
《再見愛人》:狠狠羞辱國產劇的離婚綜藝
比起《喜寶》,我更想罵《第一爐香》
迷霧+好班底=豆瓣6分,又是本屆觀眾不行?
聊聊演員改劇本那些事兒
每個演員都該演一次陳凱歌的戲
好演員,也演什么都一樣?
正劇中的流量明星:螺絲釘還是老鼠屎?
這劇情,就是我最想看的職場宮心計!
明星的花樣塌房,可以預防嗎?
吳亦凡被刑拘,大快人心后的感觸與反思
用赤裸裸的對比,告訴你什么叫女性視角
都美竹曝光海量細節,吳亦凡這次還能過關嗎?
到底明星做什么,你們才會脫粉?。??
95后小生的混戰,才剛剛開始
被罵抄襲融梗,這劇冤不冤?
熱搜吵翻天,短視頻平臺卻神隱了?
建議正視明星收入水平,然后……
不到一年,95花的格局就大變了?
李一桐:問題出在哪里?
來,給這些男明星排個鄙視鏈!
分岔路口的90花
女性群像劇,做不好就放過觀眾吧!
停更10天后,它終終終終于回來了……
《大江大河2》的開篇,簡直是官場教科書
如何判斷演員潛質?
聊聊貴圈的選角邏輯
用配音,算什么演員???
陳凱歌懟李誠儒,讓我找到了3年前這個生猛的節目
荒謬的,就只有金鷹獎嗎?
跟郭敬明學狡辯
有這幾大特點的IP,影視化都爆紅了
我認認真真在電影院看了這部大制作,就這?
浪姐為什么讓人越來越不舒服?
爛片做過哪些努力,讓自己看起來不那么爛?
論渣演技的五大流派
有些劇的爛,從第一句畫外音開始……
某些國產劇的豆瓣分啊,真的離譜……
藍盈瑩:努力沒錯,然后呢?
姐姐興風作浪,95后妹妹能不能接上 | 95花小盤點
你們長大了,該學會自己判斷雷劇了
四種虐粉洗腦包,簡單荒謬但有效
肖戰之禍:粉絲作妖,明星到底有沒有責任?
2019綜藝十大名場面: 翻車、互懟、Cosplay
《少年的你》爭議: 我們應該如何反抄襲?
貴圈選秀,不包售后
天哪,我們被這些粉圈思維洗腦啦
論霸道總裁的四個流派
貴圈的真話,都藏在這些老江湖的訪談中
粉絲必修課:搞死自家愛豆,只要這五招!
明星買熱搜,能不能走點心?
更多內容,關注娛樂栗場后查看~
隨手點個“贊”和“在看”支持一下嘛
后臺回復“入群”加入娛樂栗場社群
與八卦小伙伴一起吃瓜
零散娛樂觀察與影劇評
請關注微博 @愛吐槽的栗小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