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劇中, 顧延燁不顧父親的反對,堅決將常嬤嬤從揚州老家接來京中,并在外面找了房子安置,他的目的一是給常嬤嬤養老,二來希望她能幫著照顧外室曼娘和兩個孩子。
這常嬤嬤原是顧延燁母親的陪嫁,也是顧延燁的奶媽,二人原本是主仆關系,但顧延燁總說將她視為母親,而常嬤嬤也將顧延燁當成親生兒子一般,所以當她得知顧延燁還沒有娶正房妻子,就在外面養了外室,還生下孩子,就很為他的親事擔憂。
盡管顧延燁為曼娘美言,說她雖然出身低賤,但自從跟了他之后,安分守己,還為他生下一兒一女,性格更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但常嬤嬤一直對曼娘沒有好感,甚至對她的人品產生懷疑。
其實細品曼娘的所作所為就會發現,這常嬤嬤真是火眼金晴,一眼看出曼娘的手腕非普通女子能比。
01 曼娘接近顧廷燁,別有用心
顧廷燁認識曼娘時,正是青春年少求學時,那天顧廷燁在去白鹿洞書院的路上,遇上曼娘被壞人欺負,一向充滿正義感的他挺身而出,拔刀相助,救下了曼娘。又見曼娘一個弱女子可憐,還拿出銀兩給她傍身。
英雄救美,又慷慨大方贈銀兩,這下顧廷燁就成了曼娘的恩人,而曼娘也看出顧延燁出身不凡,家中自然不缺米糧,她稍一思忖,就想到了顧廷燁是個可以依靠的男人。
于是她跑到白鹿洞書院去找顧廷燁,哭訴自己走投無路,孤苦無依,又以報恩為由,一定要留在顧遷燁身邊伺候他,為奴為婢都行,甚至不久就與他同居,還生下兩個孩子。
然而此時曼娘完全沒有想過顧廷燁正為前途努力,要以學業為重,不能為男女之事分心。也沒有為顧廷燁想過,以他侯府嫡子的身份,還沒娶正妻,就收了個外室,還生了兩個孩子,以后想娶個好姑娘就難了。
其實曼娘是把顧廷燁當成了金主,她看中了他的家世,也看出顧廷燁是個重情重義之人,有責任感有擔當,跟了他,雖然名分上不光彩,但榮華富貴是少不了的,自己的后半生就有保障,而且有了孩子的牽絆,顧廷燁就不會始亂終棄。
從這一點看出,曼娘是個很有心計的人,很會為自己打算。也因為曼娘的存在,顧延燁的父親大發雷霆,狠狠打了他一頓,繼母和哥哥甚至到處打聽曼娘的下落,要將她和孩子發落,以維護家族名聲。
而顧廷燁認為曼娘既然跟了自己,作為一個男人,就有責任保護她和孩子,讓她過上安穩的生活,就算面對家庭的責難和名聲受損,他也愿意在娶正房妻子時降低標準,還讓最親的常嬤嬤來照顧她。
但曼娘的所作所為在常嬤嬤看來,是屬于品行不端,她認為一個女孩子家,若是識大體,真對一個男人傾心相待,就一定不會以身相許來捆綁他,不為他的前途考慮,反而把他陷入名聲狼藉的境地。
因此常嬤嬤就算沒有見到曼娘,僅憑顧廷燁的一面之詞,就對曼娘沒有好感,直覺告訴她這個女人并不簡單。
02 曼娘初見常嬤嬤,耍盡心機
盡管常嬤嬤一直反對顧廷燁繼續與曼娘在一起,但架不過顧廷燁的軟磨硬泡,說曼娘的千般好處,只能順著他的意。這也是母親對兒子的妥協,只要兒子喜歡,母親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坎。
于是顧廷燁帶著曼娘還有兩個孩子來見常嬤嬤。一見到常嬤嬤,曼娘立即拿出了禮物,說親手為嬤嬤做了糕點,還為了照顧嬤嬤年紀大牙齒不好,特意做得甜糯軟爛,刻意討好的表情很是明顯。面對曼娘的討好,她并沒有領情,只是冷淡地說,自己只是一個下人,受不起這樣的待遇,只要她對公子好就行。
這時曼娘見嬤嬤這一關沒有過,立即跪在地上,發誓說自己對顧廷燁情深意切,希望嬤嬤成全她,讓她留在顧廷燁身邊,要是嬤嬤不答應,她就長跪不起。惹得顧廷燁在一旁心疼不已,但嬤嬤一眼就看出曼娘的心機,表面情意綿綿,實則是在威脅,她引得顧廷燁心疼,而顧廷燁就會認為嬤嬤心狠,反而更要力挺她。
曼娘這樣做的目的無非有兩點: 一是讓常嬤嬤看在顧廷燁的面子上接受她; 二是離間顧廷燁跟常嬤嬤的感情,讓顧廷燁知道常嬤嬤心狠,就越能激發他對自己的保護欲,她的日子就越發安枕無憂。
都說做戲要做全套才能籠絡人心,若是曼娘真心求得嬤嬤的諒解,就會一直長跪不起以表決心,但當常嬤嬤生氣曼娘的虛情假意,走到屋外,顧廷燁去拉她時,她先是賭氣撒嬌,然后就直接站了起來。就憑這一點,常嬤嬤就看穿了曼娘的心思,見威脅沒用,就直接放棄了表演, 一點誠意都沒有。
后來曼娘索性連做戲都不愿意了,她認為只要拿捏住顧廷燁就行,常嬤嬤畢竟不是他的親生母親。
03 常嬤嬤不肯接受曼娘,是以母親看兒媳的標準
常嬤嬤是顧廷燁母親的貼身嬤嬤,當年又跟著姑娘一起嫁到京城的侯府,是顧廷燁母親身邊唯一的親人,又把顧廷燁養大,感情上就跟親娘沒有什么分別。
當顧廷燁告訴常嬤嬤曼娘的身世時,常嬤嬤曾對顧廷燁說過,不管她是什么出身,只要能踏實跟著哥兒過日子就行,可見常嬤嬤并不是個看中身世的人,她更看重的是曼娘的人品,對顧廷燁有沒有真感情。
當時的曼娘是顧廷燁最疼愛的女人,只是鑒于她身份低賤不被侯府接納才養在外面,否則早就接進府中納為妾室了。顧廷燁對嬤嬤說,自己這些年孤獨無依,在侯府水深火熱,不被父親待見,還被繼母與哥哥算計,幸好有曼娘陪在他身邊,知冷知熱,才有些許安慰。
按理說,常嬤嬤聽到顧廷燁這些話,應該對曼娘心存感激才對,但常嬤嬤為何一直不喜歡她,甚至最后勉強接納她一起住,都是為了要看著這個女人,不讓她搗亂,免得壞了顧廷燁的前途?
因為常嬤嬤一直以一個母親的立場出發,把顧廷燁當成兒子,而不是當成主人家看待,凡事就會以兒子的前途為重,希望兒子喜歡的女人,是個人品正直善良的人,對兒子真心實意,并且能助益他的事業,而不是扯后腿。
因此,常嬤嬤即便聽了曼娘的話,還是覺得她不過貪圖富貴而耍的花招,而這些招式只能迷惑男人,卻騙不了常嬤嬤,這就讓她認為曼娘就像塊浮萍一樣不可靠,不堪托付。
作為母親,都希望兒子能找到真心待他好的女人,希望小夫妻能夠相濡以沫患難以共互相支持。
常嬤嬤的做法就算放到現代來看,也是一般婆婆的心理,都希望自己的兒子娶的媳婦是十全十美的,沒有哪個婆婆會喜歡整天只知撒嬌,只想依附男人生活,甚至為了自己的利益精于算計,不惜犧牲男人前途的女人。
曼娘正是犯了大忌,所以常嬤嬤不喜歡她,并非因為她出身低賤配不上顧廷燁,而是覺得她的人品不端正,恐怕她會害了顧廷燁。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