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歲月都值得被溫柔地記錄,今天給大家推薦幾部記錄歲月感動的電影,讓我們在這些平凡人的悠悠往事中回味生活的美好與誠意。
1.《入殮師》
《入殮師》根據日本作家青木新門的小說《門納棺夫日記》改編而成,由瀧田洋二郎執導,本木雅弘、山崎努、廣末涼子、吉行和子和笹野高史等聯袂出演。影片于2008年9月10日在中國上映。
影片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影片以一名入殮師新手的視角,去觀察各種各樣的死亡,凝視圍繞在逝者周圍的充滿愛意的人們。
由于樂隊解散,大提琴手小林大悟(本木雅弘飾)和妻子美香(廣末涼子飾)離開東京回到了老家山形縣。只好找了一份標著“年齡不限,高薪保證,實際勞動時間極短”,實際上是入殮師的工作去應聘,負責將遺體放入棺木并為之化妝。
大悟躊躇良久,接受了這份工作。他含糊其辭地對美香說自己當的是婚葬儀式助理,讓她誤以為是婚禮助理。人妖青年、舍下幼女去世的母親、帶著無數吻痕壽終正寢的老爺爺,在各式各樣的死別中,大悟漸漸喜歡上了入殮師這份工作。然而美香知道真相后,和他吵了起來。
影片主演陣容強大,原聲配樂由音樂大師久石讓譜寫,在入殮師大悟與不同死者的接觸中,日本社會的人情味與東方文化對生死的感悟顯露出來,片中人物的真情流露與故事本身的通俗易懂使得影片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綿長的情感甚至融入了喜劇因素,《入殮師》散發著日本文化的獨特魅力。
2.《歲月神偷》
《歲月神偷》是美亞電影、天下影畫、大地時代文化聯合出品的一部電影,由羅啟銳執導,任達華、吳君如、李治廷、鐘紹圖、秦沛等主演。
影片講述了1967年到1977年10年間發生在香港深水埗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的故事,一對社會底層的夫妻在經歷了人生百味后,感悟到唯有歲月的變遷才是真正的“神偷”。
60年代的香港,風云變幻。一面要忍受港英政府的壓制,一面又受到內地運動的波及,更要面對不時登陸的臺風暴雨。老字號的永利街就處在這樣一個風暴的旋渦中心。
鞋匠羅一家四口,在街尾以做鞋為生。羅先生做得一手好鞋,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僅能養家糊口;羅太太為人辛辣直率,人稱“俠盜羅嫂”。大兒子16歲,品學兼優,是運動會的冠軍,全家人的希望,也是永利街的驕傲;小兒子8歲,在父母溺愛之下,天性頑劣,出了名的頑皮整蠱。一家人艱難度日,也算其樂融融。
然而大兒子與富家小姐芳菲之間一段純美的初戀、一場掃蕩整個香港的颶風暴雨、更有一場潛伏已久的噩夢,讓這個普通家庭的平安幸福在一夜之間陡生變故、支離破碎。
影片刻畫了一家四口每個人的生活細節,將人生不同階段的煩惱與主題展示出來,不論是大兒子憂傷的初戀還是兄弟之間的慷慨、母親對孩子的寵愛與無奈,皆能以真情動人,展現了我們未能看到的小市民的香港。細膩樸實的敘述手法使得這部電影不落窠臼,沒有刻意營造催淚效果的痕跡,而且自然流暢地激發了觀眾的感動。
3.《忠犬八公的故事》
影片《忠犬八公的故事》改編自1925年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由萊塞·霍爾斯道姆執導,理查·基爾、瓊·艾倫和薩拉·羅默爾等聯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8月8日在故事的原型故鄉日本率先上映。
影片講述一位大學教授收養了一只小秋田犬,取名“八公”。之后的每天,八公早上將教授送到車站,傍晚等待教授一起回家。不幸的是,教授因病辭世,再也沒有回到車站,然而八公在之后的9年時間里依然每天按時在車站等待,直到最后死去。
大學教授帕克(理查·基爾飾)在小鎮車站上偶遇一只可憐的小秋田犬,它孤苦無依的身影惹起他的憐憫,雖然妻子(瓊·艾倫飾)極力反對,并想盡辦法要把它送走,但看到丈夫和女兒對它無微不至的由衷喜愛,終于決定讓它成為家庭一員,帕克為它取名“八公”。
在八公學會撿球的那一天,帕克開心且驕傲,但就在那一天,帕克在大學上課時因心肌梗塞突發而死亡,再也沒有回到車站。之后每天傍晚五點,八公都來到火車站里等候、凝視。第二天、第三天,從夏季到秋季,九年時間里,八公依然風雨無改,直到它最后死去。
一只狗對一個人的銘記和守候,比人還要具有執念,比人還要決絕。八公再也等不到它的帕克了,這是最大的遺憾,也是影片最大的淚點,全片自然溫情,不落斧鑿痕跡,完美展現了人與狗之間的動人情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