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一部電影,首先要看清楚,看明白,但是對于《撒旦探戈》來說,可能是一道無形的門檻攔住了一些人。一些人不會明白這部電影究竟在說什么,同樣的,也就看不明白,在看不明白的情況下,評價這部影片也就無從談起。《撒旦探戈》確實是晦澀難懂,但其中也是不乏有一些亮點來點綴的,比如說農場的衰敗預示著什么?我們可能在片中找不到答案,但結合歷史背景,結合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匈牙利現狀,似乎一點就透。
知曉了這一點,就能很好的幫助了我們理解本片。《撒旦探戈》是一部長達七個小時的電影,通常這樣的影片從時長上就已經能勸退很多人了。而本片一定意義上在于這樣的時長之上討論的卻不是傳統的故事,而是一個理念上的遞進,這種遞進是沒法用一種欣賞故事的心情去對待的。因此,即使本片分為了三章,即使本片理清了脈絡,但在大多數影迷的眼中,這依舊是一部乏味的電影。很難想象一個人堅持了七個小時去欣賞這部影片的時候會想到什么。
當然,這并不是對于本片的貶損。《撒旦探戈》作為一部頗具藝術氣息的影片在各大榜單都受到了影迷的追捧,幾乎每個榜單都給本片予以一種至高無上的贊譽。但是這個贊譽中有多少成分是建立在真正看懂本片的基礎之上的,又有多少成分是建立在跟從之上的,我們確實無從知曉。
但就一部影片而言,看不懂有時候卻很正常。《撒旦探戈》自己是有故事的,農場主們想要出售農場逃離這個地方,因為外部大背景風云變幻,他們需要離開來避難,但是他們卻將離開的希望寄托在騙子身上。當然,農場主們并不知道這個騙子將會騙走他們的所有收入,因此,當騙子來到這個破敗的地方之后,一切戛然而止,未來,希望,所有跟期待有關的詞語全部消失了。無常的大風總是朝著一個方向吹動著,騙子最終消失在風里。
開頭我們講到,破敗的集體農場意味著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巨人的倒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當蘇聯解體后,對于后蘇聯時代的人們來說這并不是什么美好的未來來臨的前兆,更多的則是一種災難降臨前的警示。當那些信奉西方自由主義的人們在蘇聯解體后還沒來得及歡欣鼓舞,緊接著打著自由旗號的美國卻徹底的對于他們進行了一次收割。
將這個邏輯套用在這個破敗的農場之上,我們便能看清楚一切,當蘇聯的領導力逐漸的下滑且被自由主義在內部侵蝕之后,集體農場的這些人便心生對于自由主義的向往。這種向往是會體現在現實之上的。于是,集體農場便更加破敗了。當他們看著眼前的破敗且期望著以后的生活的時候,曾經絕跡于江湖的騙子此時此刻化身成為了這些民眾們的希望。他如降神一般的來到了民眾們的周圍,信誓旦旦的騙子講述著未來的美好,同時也給了無法處理眼前的破敗的民眾們一種希望,這種希望是寶貴的。
但這種寶貴的希望卻用錯了地方,拯救自己的永遠只能是自己,這樣才有底氣,將美好的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的民眾們并不覺得這句話有任何的道理,于是,他們最終迎來的就是失望。騙子擘畫的美好藍圖在未來能不能成為現實我們一目了然,但這種空頭支票卻得到了民眾們的普遍支持。但后來的結果我們也都看到了。
那些鼓吹著自由民主人權的西方國家并沒有給予蘇聯解體后的蘇東國家美好的未來,相反,對于蘇聯時代非常憎惡的蘇東國家卻一個個跌進了西方世界搭建的陷阱當中,之前的承諾沒有兌現,相反更大的制裁卻如同無形的枷鎖一般套在了這些國家腦袋之上,至今,他們的生活依舊是潦倒的。
明白了這個道理的俄羅斯開始了自己的政治強權時代,只有統一的集中領導才能對于俄羅斯民眾有一個基本生活的交代,因此,俄羅斯一直以來被美國敵視。而烏克蘭則繼續著自己的胯下之辱,迫切的想要繳納投名狀的烏克蘭不惜為了遠在美洲的主子得罪近在眼前的鄰居。這些都是蘇聯解體后東歐國家的現狀,且這些現狀至今沒有被很好的解決。
回到本片中來,破敗的農場寓意著集體時代的衰落,而在九十年代,集體時代的衰落之后,人們能做什么?將希望寄托在騙子身上嗎?明知道他是騙子卻依舊相信,這是一種什么精神?原因很簡單,蘇聯解體后,他們再也沒有選擇的路徑。最終,他們告別了破敗,但迎來的卻是跳舞的惡魔,當歌聲停下來,死亡也就慢慢襲來,這是一種無可阻擋的未來。
……
你好,再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