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開年最值得看的一部愛情電影,便是坂元裕二首度挑戰大熒幕的作品《花束般的戀愛》,目前這部影片在豆瓣拿到了8.6的高評分,力壓近幾年來的一眾國產愛情片,沒有那么多的狗血情節,也沒有激烈的沖突,顯然不是一部通過噱頭來博眼球的作品。
但《花束般的戀愛》卻讓我們有真實的代入感,也能夠與劇中的人物共情,因為這部劇作所描述的愛情是貼近現實生活的。雖然不可能像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哪怕是對一個小小的游戲規則都有相同的認知,但是我們選擇的另一半,往往都是有某些點能夠與我們的思想和愛好重合。
但這樣的兩個人并不見得一定能夠攜手度過余生,甚至從概率來看,分開才是戀愛的常態。而《花束般的戀愛》便是與觀眾探討在愛情中究竟為何會出現矛盾,打敗這種理想戀愛的究竟是什么。
從這部劇作整體的故事框架來看,很容易被誤解成是一部專門對標文藝青年的作品,男女主角的相遇以及他們最初戀愛的過程,的確像極了浪漫而又懸浮的愛情故事,美好的不那么真實,但最終兩人并沒有走到一起,又帶有傷痛文學的色彩。
但從這部劇作的評分就能知道,《花束般的戀愛》與國產愛情電影的不同,這部影片在日本登上大熒幕之后,便被權威電影雜志選入年度十佳作品行列,它的亮眼之處絕不在于觀眾從一開始對故事框架的淺顯解讀,這是一部真正打開愛情片天花板的作品。
《花束般的戀愛》敘事表達十分獨到,在前期的劇情中大量地拋出了男女主角的相同之處,而這些相同之處又與現實生活中的我們相對應。例如喜歡看的熱門漫畫,喜歡玩的游戲,甚至是低成本的拿電影票根做書簽,這不單單是男女主角的契合,更是打破影片與觀眾之間的壁壘,讓我們盡可能的產生與劇中人物一樣的共鳴。
只不過這種共同點是存在于細節的,又沒有那么普遍,因此對于一部分同為文藝青年的觀眾來說更加感同身受。但是影片又不局限于向我們呈現一對百分百契合的戀人,它真正要讓我們看的是兩人產生愛情,并在這種愛情到達頂點時走下坡路的過程。
雖然每一對情侶之間的問題都是不同的,但是總結下來又能夠發現許多相同之處,《花束般的戀愛》便是抓住了這種感情中的共性問題,從而給出所有最終沒能走到一起的戀人,一個可以讓人接受,又不那么庸俗的萬能解。
用敘事符號埋藏線索,愛的消失并非毫無征兆
今村夏子這位作家在影片中反復提及,對于《花束般的戀愛》來說,同樣是一種敘事符號。從一開始今村夏子代表的是兩人之間的共鳴,他們都喜歡這個寫了不少怪誕人物的作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兩人在她的作品中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而今村夏子對于麥和娟來說,也是將他們兩人與其他人區分開來的一種方式,比如在面試的過程中,面試官的步步緊逼讓娟十分難過,于是麥用今村夏子來安慰她。“可能面試官很厲害,但他讀了今村夏子的《野餐》一定沒感覺。”麥用兩人都能明白的方式來安慰娟。
然而正處于情緒低谷的娟告訴麥,這對找工作沒有任何的用處。此時的娟并非不知道,即便她喜歡今村夏子夏子,即便她與面試官不是同一類人,但她也是需要一份工作的,她把工作和愛好區分開來。而后續當麥在工作中遇到困境時,娟用了同樣的一句話來安慰麥,對方給出的回應是我也沒有感覺了。
曾經用過這句話來安慰娟的麥,自然明白娟的意思,但他這樣的回應無疑是在告訴娟,他已經成為了像這些對他發難的人的樣子,這是他曾經最討厭的樣子,但在現實的面前,他妥協了。然而娟與他是不同的,娟知道這對找工作沒用,但她也明確地將自己和這些人區分開來。
影片用敘事符號埋藏線索,從而讓觀眾明白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消失,并非是毫無征兆,一切都有跡可循。
麥何娟不單單是絕對契合的兩個人,他們也是聰明人,從耳機這個小細節就能看得出來。普通情侶聽歌往往都是一個耳機兩人分享,這在他們看來是一種愛的小互動,但是麥和娟都認為聽音樂要兩只耳機一起用,才能最大限度的享受這首音樂,因為音軌設計是分為左右聲道的。
兩人都有同樣的想法,因此在當時的他們看來是默契的,也正因如此,兩人在戀愛之后娟送給了麥一副耳機,但是這種愛情的小物件,在兩人感情冷淡時,卻成了是他們產生隔閡的媒介,因為麥用這副耳機壓住了娟說話的聲音。
而同樣出現耳機的另一個地方便是一對高中生用耳機分享音樂,兩人十分開心,這在娟和麥看來都是無法理解的,但是對于當時的高中生戀人來說,音樂增加了他們愛的趣味,而耳機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他們沒那么聰明,去盡情地用兩只耳朵享受音樂,但卻用一只耳朵聽到了對方的笑聲,并感受到了愛。
曾經的他們也是這樣,但麥和娟就是因為太聰明,成了特立獨行的那兩個人,這也注定了他們無法去分享和給予對方一些普通人的愛。也正是因為這份聰明,讓他們在看到對方發生一點點改變時就心照不宣的選擇自己消化,并默默的把自己越推越遠。
《花束般的戀愛》向我們呈現的男女主角,他們之間的問題本就是十分瑣碎的,甚至在這部影片中,兩人連激烈的吵架都沒有。但是愛情往往就是被這種瑣碎打敗的,瑣碎再小,積累久了也會無限放大。
理想與現實并行,矛盾但卻足夠真實
在這部影片的結尾,男女主角背對著對方相互招手,他們之間依然是那么的默契,但是在他們的身邊又已經有了新的人。至于對方是不是與他們百分之百契合的人,實際上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對于當下的他們來說,身邊的這個人是符合需求的,合適的。
娟和麥的分開很容易讓人覺得遺憾,但這種遺憾又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是從學生時相遇,又在經歷過社會打擊后分開,這是再尋常不過的結果。
愛情看似是被現實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浸染,消磨掉了最初的情愫,但實際上每個人在被催促著長大的年紀里,思想和觀念都是在不停變化的。或許學生時代的他們還能夠與彼此惺惺相惜,無限契合,但是在不同的成長軌跡中,他們的心態和人生觀都或多或少地發生了改變。
麥和娟一開始就是精神上的共鳴,從而產生了戀愛,那時候的兩人還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因此兩人對于石頭剪刀布的規則都是不能理解的。明明不那么柔軟的布被石頭一蹭就破,為什么布還能贏了石頭呢?
他們從一開始都是那塊無法被現實這塊柔軟的布改變的石頭,自然就能夠理解對方,也能夠體會這種共鳴產生的默契。但是在兩人戀愛的過程中,逐漸發掘出了那些相似的點,當挖掘到幾乎窮盡時,看到的就是那些截然不同的點。
而這也是《花束般的戀愛》并存于理想中的現實,麥和娟所有的愛好和思想幾乎都是相同的,就連他們喜歡的作家都是同樣的人,在精神世界找到靈魂伴侶,本就是最理想的戀愛狀態,但是即便如此,也仍舊逃不過現實問題。
兩人之間產生的問題并沒有那么強的沖突,可能就是一些小的細節,就逐漸消磨了兩人之間的感情。比如娟看到在工作的麥,于是打游戲的娟便主動調低了音量,而麥想讓娟盡情地玩游戲,于是主動帶上了耳機。兩人出發點都是如此的默契,希望對方更好,但是因為沒有表達出來造成了誤會,最終娟關掉了游戲。
這樣的小矛盾又何嘗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情侶時常需要面對的,看似問題不大,但積累下來就是癥結。愛情是恰好的默契不假,但一旦被對方看作是刻意的迎合或是規避,就成了問題。麥和娟之間的矛盾就是這樣真實而又具體的。
《花束般的戀愛》這部作品是給每一位觀眾的情書,它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有百分百契合的人,但也讓我們明白,契合與攜手走到最后,并不見得是一定對等的。
但無論是選擇向現實妥協的麥,或是依然堅持本心的娟,他們在這段感情里都沒有錯,只不過對于理想的追求,有人選擇了放棄,有人依然在堅守。不過無論怎樣,他們的身邊都會有陪伴著對方的那個人,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