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香港最出名的電影非功夫片莫屬,其中以周星馳為代表的作品最受喜愛。但是功夫片的輝煌時刻也僅僅只是曇花一現,在九十年代就已經開始衰落了。在功夫片不被大家看好之際,有一個人卻堅信功夫片一定會再次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他就是擁有功夫巨稱的武打演員李連杰。
在1993年的,李連杰和他一手創立的東陽電影有限公司在重壓之下拍攝了《太極張三豐》這部功夫巨作,現在這部劇任然是功夫片中的經典,很多功夫片的影迷們都覺得這部影片可以入選功夫片的前五名。雖然這部電影的確經典,但它的票房卻非常的慘淡,才有一千多萬的票房。
有人曾說過,靈感來源于生活。李連杰就是一個善于從生活中發現靈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他不僅喜歡看電視,還喜歡從電視作品里面借鑒拍攝手法和一些技巧。臺灣有一部叫太極張三豐的電視劇很火,李連杰也看了。
當時李連杰看了電視劇以后就覺得應該可以再拍一個電影版本的,所以他就以電視劇版本的名字給電影版的命名了。所以《太極張三豐》這部電影的名字并不是沒有來源,而是意義深刻。
為了能夠得到國家電影局的審查,李連杰拍攝的電影版其實是做了很多改動的。例如電影中契丹人與劉謹等人的出現,根本就和主人公的生活背景完全背離。盡管有點小瑕疵,但是不得承認作為導演李連杰在拍攝這部電影還是很花費了很多心思。
看過影片的觀眾們都應該知道,這部電影在打戲上很精彩,有很多群眾演員。不過大家不知道的是,當初在拍攝《太極張三豐》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群演。那個時候他的公司正在創建期,運行也困難,所以他沒有足夠的資金請群演。
沒有足夠的資金又必須要拍攝出高質量的影片,李連杰犯了難。俗話說有困難就找政府,所以李導就向軍區請求支援。北京市軍區知道這件事以后,即刻為李連杰劇組調了一個營的兵力,協助完成拍攝。
這里面最壯觀的一個情景就是李連杰教這些士兵一起練太極,盡管李連杰沒有當過兵,但是他身上散發出來的習武之人氣質,讓很多軍人十分佩服。那些參加過群演的士兵還自豪地說,自己曾經是李連杰的“弟子”。
在劇組的人都以為這部影片票房大賣的時候,事情卻出現了反轉。《太極張三豐》非但沒有大賣,反而票房慘淡。其實這一切也有跡可循,功夫片雖然很火,但是再火也會有被觀眾厭倦的一天。而且因為電視劇版的緣故,所以也會有人去抵觸電影版,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從影片的票房來看,縱使收視率不盡人意,才達到一片多萬。但它帶給影視作品的價值意義遠遠超過金錢帶來的意義,它不僅開創了功夫片電視劇改電影的先河,還為影視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