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變形記》是一部超級“可愛”的電影,本片主創是加拿大華裔,整個故事包含最重要的兩大元素就是中國風和多倫多背景。
這是一部視覺上非常“萌”的作品,內核是家庭和友情,但其實真正談論的是一個有點難以啟齒的問題:青春期。
正值青春期的13歲華裔女孩李美琳,因為家族宗祠的神秘力量,當她興奮或壓力過大時,就會變身成為一只巨型紅色小熊貓。
英文片名《turning red》,一語雙關,變紅意味著月經初潮,身體上變化意味著女孩的生長發育,長大成人;而精神上她們也將覺醒自我認知,變得敏感,易怒,對異性好奇,不知道該用什么方式表達情緒,紅色警報如同在內心的野獸隨時可能拉響。
控制欲強烈的操心虎媽和青春期叛逆的學霸女兒,這是相愛相殺的歡喜冤家,也是華人家庭典型的關系設置。
古靈精怪,成績優秀,會多門才藝,對自我要求高的美美,是“別人家的孩子”,她為了不辜負媽媽的期望,一直是品學兼優的乖女兒,甚至有點討好型人格,在母親沖到便利店“社死“現場一聲不吭,在朋友被母親誤解的時候不敢辯解……——媽媽的認可對她很重要。
另一面的她喜歡流行音樂,開始憧憬愛情,顯擺臭美,最喜歡和三個死黨,一起去偷看帥氣的男孩,一起為追星買門票攢錢,一起去做一些瘋狂又有趣,還不出格的冒險。——朋友的認可對她也很重要,讓她不再苛求完美,接受了更多面的自己。
其實,生活中每一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情結,但奈何谷愛凌只有一個,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最優秀的孩子,就連是個手指,也有長短的參差,何況是人呢?這部電影最后媽媽也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學會了和自己和解。
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不過可憐的爸爸變成了工具人,負責做飯當出氣筒,其實爸爸才是最偉大的人啊。
青春期少女復雜的心理變化和華人家庭相對高壓的教育方式在《青春變形記》中相互碰撞,其結果卻能讓所有年齡和不同文化的人反思與父母和/或孩子的關系。這部電影不能公映,確實是很大的遺憾。

